操禮寶 于揚懿 李昕
摘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獲得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科學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合理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積極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保證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獲得感得到更好實現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實現途徑
馬克思主義把人的個性發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把尊重和滿足人的需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因此,通過科學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合理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積極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獲得感得到更好的實現。
一、科學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包括社會目標和個人目標兩個部分,與此相對應的是社會需要和個體的獲得感。社會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規定性,實質在于其秩序性,著重體現在滿足社會秩序與發展的思想觀念需要或者通過思想觀念促進社會穩定與發展;個體獲得感是教育目標確立的主觀條件和現實基礎,是科學目標確立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實質在于其自主性,著重表現在滿足個體精神獲得感、促進個體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需要。應該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進行考慮,在聯系中找到切入點,實現社會目標和個人目標的統一。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標設定上,過分重視社會需求、重視為社會政治服務,對個體的獲得感和人的自由和諧發展重視不夠。其實,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個體之間已經呈現出不同層次的思想意識、品德狀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應該更加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實事求是、因人而異、因時而變,而不是“整齊劃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這就忽視教育對象道德品質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最終導致外在的社會需求與內在的個體獲得感的矛盾變得更突出。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科學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必須處理好社會目標和個體目標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關系。個體雖然具有強烈的個人目標,但個體目標必須借助于社會的語言、根植于社會的實踐、依存于社會的互動,所以個人目標中必然包含著社會目標的成分;同時,社會目標無論產生還是實現,都離不開個人目標。所以需要實現社會目標與個體目標的結合。如果只強調社會目標,而忽視個體目標,那么這種教育就可能長期在一個水平上簡單重復,無法得到受教育者的認同和接受;同時,個人目標也是不可忽視的,如果只強調個人目標而致社會目標于不顧,那么將會導致行為失范乃至動亂的危險,使個人和社會都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必須依賴于社會目標與個體目標的辯證統一,只有使得社會目標和個人目標高度統一,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需要和提升個體的獲得感。
二、合理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價值和目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促進人的生存和發展。首先,我們在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設置上要以人為本,謀求育人功能和社會功能相統一,否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就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無法促進個人和社會的進步。其次,理論聯系實踐是選擇和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該遵循的原則,這樣才能夠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最后,堅持主觀與客觀相結合,教育者要有目標性的進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才具有實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思想政治教育中個體的獲得感才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工程綱要》中明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著力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務的時代新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該要契合大學生的需求,大學生才會積極響應,因此,我們在設計和創新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時,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堅持育人導向,突出價值引領。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培養受教育者健康的心理品質、主體意識以及綜合實踐能力,受教育者在社會生活才具有正確的價值標準和判斷依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得到全體中國人的擁護和支持,為此,要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發揮它的思想引領作用,推動能力培養與價值信念的有機結合,這樣教育對象才會有思想層面的獲得感。第二,堅持遵循規律,勇于改革創新。不同年齡階段的教育對象有不同的特點和需求,要用有所區別、有所側重的內容進行分別教育,這是符合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必須以教育對象思想品德心理發展內在規律作基礎,符合思想品德心理發展水平。現代社會瞬息萬變,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網絡新媒體工具承載的全球化,人們傳統的學習、娛樂和交往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要與時俱進,有所創新,迎合教育對象變化的需求。第三,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實際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該以問題為導向,立足于人們的思想實際,通過對人們思想實際的改造,可以讓人們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更好地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工作的效率,進而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人的思想是主觀意識形態的東西,但究其發展變化的動力來說,只能是實踐活動和客觀實際,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又必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符合實際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個人需求,不斷增強大學生的獲得感。
三、積極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有段時期,我們較多地從社會需求和國家需求,理解闡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與必然性,忽略大學生自主性以及接受能力,不根據實際發展情況,強行灌輸社會規范、道德知識,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外在的東西”。大學生的獲得感降低,學習積極性下降,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離,從而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個人情感尊重和利益訴求,成為社會關懷的重要內容。其中人們的思想狀態越發明顯,逐漸體現出個體的選擇性、人自身發展的要求。如果繼續采用不適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解決新時代下出現的新問題,不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改進教育的方式與方法,那就容易導致我們的各項工作,舉步維艱,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