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慶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原則的貫徹落實,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高中英語教師都要充分結合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大膽創新探索,逐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 教學 創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英語的教學技法方面,社會上的一些新穎的高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對我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也有所沖擊。整個國家的英語教育也出現了新突破。因此針對高中英語教學而言,教育部即出臺了英語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沖擊和新的挑戰。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英語教師把新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學,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高中英語教師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大膽教改已迫在眉睫。
一、創設開放的情境
開放式情境,培養創新能力 情境教學的魅力在于,情景展現的意境不僅是能激起學生的想像,而且意境內化過程又是學生思維再創造的過程。因而創新教育應該以其新穎、生動、有趣和富有吸引力的特性,去滿足學生對未知領域探索的好奇心,培養創新思維。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用實物演示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用圖畫展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語言實踐,把學生帶入所學情境之中,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語言內容。現行的高中英語教材,給教師創新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高一英語教材Unit 7 Cultural Relics中有一個練習,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文化艙,然后讓他們選擇五樣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的物品裝入文化艙,然后送入太空,以便向太空人(外星人)介紹中國悠久的文化。學生面對這樣的一個情境,浮想連翩,紛紛發掘新奇思路,大腦始終處于一個高度興奮和活躍的狀態。在教學中,我注意到有的學生把長城、秦始皇兵馬埇、故宮及桂林山水的文化遺產照片裝入文化艙,也有學生選擇了中國瓷器、絲綢、筷子、中國古老的民間音樂等。我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沒有完全拘泥于課本,而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了一個真實的語境。又如:在元旦前的一堂課上,我問學生:Your class have been asked to choose a special song that will represent the spirit of your class.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spirit of your class? What song would you choose? why?類似的開放型問題,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各抒己見,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和諧和的氛圍,也給學生提供了一種創新的環境,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對話,從而使枯燥乏味的語言變得生動有趣。這樣將枯燥的內容寓于有趣的情境教學中,將課堂變成生動活潑的交際場所,使學生在充滿興趣中學習英語,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英語運用和交際能力。
二、訓練學生的思維
語言的使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為了完成不同的任務,教師可以將課堂活動任務化,即讓學生在完成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時也鍛煉了語言,學生在任務中采用詢問、交涉、溝通以及表達等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進行語言的學習與掌握。英語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手段就是任務化課堂活動,有了教學任務,學生的想象、自覺以及思維就會向不同的方向進行發散,心智會變得更加流暢,學習也會變得更主動,同時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較多思維的表達。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在課堂中設定了任務,以不同的任務組織形式,利用創設交際情景等課堂呈現形式,引導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運用新知識和概念,做到將新知識和新概念在交際情景中進行創新思維,有效地將英語課程的學習提升到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上,使學生的發散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據理質疑和歸納等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在任務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去獲得新知識和語言技能,在學習詞匯、語言表達、意義的理解等過程中更積極主動,語言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都能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得到提高,語言運用的數量、速度和質量都能更好地完成。因此,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類型的課堂任務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效的。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研究性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顯著的優勢。因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認識和接受教學內容,主動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避免了過分注重老師講、學生聽,老師下的結論,學生當成真理的現象,造就創新精神。這時老師所要做的是聯系現實生活,提出大家熟知而又難以解釋的問題,進行分析評價、質疑問難,打破了對科學知識的絕對化觀念,打破了對科學知識的迷信,從而形成探索的、發展變革的觀念,培養創新思維意識。提高實踐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高中英語新教材的每個單元就是一個專題,并且每單元的第一部分warming up就是要求學生通過問卷調查、看圖討論、情景聽說、思考問題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其主觀能動性,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思考該單元的中心話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帶著問題,以探究者的姿態投入該單元的學習,獲取新的信息,掌握新的知識,并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加強,而且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得到培養。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問題。學生在深入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所以,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陣地、主戰場,因為無論是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是優秀的教材,最終都要落實到課堂上。而如何創設新課改背景下的新英語課堂,對我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