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莉
摘要:計算機的普及,互聯網絡的迅猛發展使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學習逐步成為現實,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項目在我區全面實施,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已顯得越來越普遍。目前,我區許多學生家庭都已購買電腦,且絕大多數已與互聯網相聯。所以,研究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如何進行學習,就顯得尤為必要。本文結合我區在“基于網絡的新課程推進項目”實施中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與學的幾種模式加以探討。
關鍵詞:網絡環境;自主學習方式
一、基于游戲的自主學習方式
該模式是針對低年級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游戲方式開展的自主學習模式。由于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他們對游戲有著特別的愛好,在游戲環境中,他們能歡樂地進行學習而不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但由于小學生自主選擇能力和判斷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該模式的特點是課前教師必須先做好課件的編制和組織工作。例如執教新課程小學一年級數學《20以內的加減法》一課中,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年齡特點,從直觀形象的場景引入,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猜想、分析和整理等活動,復習20以內加減法的內容,并通過形象生動的交互游戲,鞏固本單元的計算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式來進行學習。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情趣昂然。還有練習中“采蘑菇游戲”是全課的高潮,所有的學生都被精美的畫面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計算)中來了。電腦游戲以其交互式、主動參與性和可反復操作性取代了傳統的、線性的、被動的觀看方式,極大地調動了游戲者的參與熱情。我在設計時特別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給予成功教育,只計成功,不計失敗,讓學生去超越自己,即使戰敗,也允許重新開始。
二、基于任務的自主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并非“全權”下放,教師“袖手旁觀”。利用網絡環境,給學生提出學習任務,通過上網查詢、人機交互等方式,學生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完成任務,便是這一模式的具體做法。教師的任務是如何引導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篩選、獲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教師可以將所學的知識分解成若干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搜索引擎或相關的網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務。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我讓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百分數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上網查詢,并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經過查詢與探究,學生們發現生活中百分數的應用很廣泛,如銀行中的利率、商場中的打折銷售、果汁的含量等等。在網絡輔助下的自主學習中,大部分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并能根據老師的引導,自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數的實際問題(利率、打折、含量),輕松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三、基于協作的自主學習方式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之間可以不用直接面對,而是教師通過網絡把分散在課堂中的學生鏈接成小組性的學習團體。他們利用網絡來傳遞聲音、文本、圖象等各種符號,以此達到在有限的時間里同步傳遞信息,加強互相交流的目的。這對于克服學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促進學生的個體社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時,我根據教學內容自己做了個網站,里面有許多與解決問題策略相關的信息,同時還在網站上開了一個BBS,供學生協作討論、回答問題用。課堂上,學生根據老師在BBS上提出的問題,通過上網查詢相關資料,結合同學間的相互探討,最后在BBS上發表自己對老師所提問題的獨特看法,找出最佳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這種沒有標準答案、沒有預設任何思維限制的協作式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充分提供了讓學生自由表達的時間和空間,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四、基于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方式
個別化自主學習是網絡環境下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最能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其特點是: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可以按照適合自己的特點選擇學習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的進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選擇學習內容的深度。我們都清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背景知識、學習習慣和能力、認知風格都有很大的差異,而在傳統的講授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存在著無暇顧及學生接受能力存在差異的現象,往往按照"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很難"讓胃口小的吃飽,胃口大的吃好",效果不盡人意。隨著我區校園網絡的進一步普及,計算機的交互性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希望。學校提供必要的條件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運用信息技術來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可以調用教學資源庫中的各種素材,如文本、動畫、視頻、圖片等,以鞏固學習的內容,解決學習的疑惑。根據需要,教師也可以自己設計、制作課件,發到服務器終端共享以實施對學生面廣量大的指導。由于網絡信息以超文本的方式呈現,所以學習者可以以非線性方式靈活地在各個知識節點上自由瀏覽。這種網上信息瀏覽的異步性使得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基礎知識,圍繞學習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調節學習速度,進行個別化學習。
多媒體網絡技術為自主探究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障和方便快捷的技術支持,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成為了可能。但網絡不是萬能的,我們應考慮學生的差異性,不可忽視學生的個體特點。學生學習的良好個性、品格、態度、興趣及良好的習慣單靠網絡學習是不可能形成的,只有與傳統的好的學習方法相結合才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佩. 小學生數學課堂自主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
[2]李薇. 小學數學課堂中問題導向學習的調查研究[D].聊城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