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文
摘要:讓學生通過語文系統的學習掌握正確的語言表達和運用方法,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將語用落實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但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用仍存在缺失。因此本文以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為基礎,從不同角度探究將語用落實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方法和策略,凸顯其語用價值和功能,應用語用教學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過程;語用;落實方法
語文學科不僅具有一定的人文性,還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學習如何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寫作,了解和掌握語言運用的方法。然而現今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缺乏語用教學意識,教學模式過于重視詞匯、詞性的教學,“語用”訓練內容不夠明確,教學措施不夠到位,導致學生在實際的語言應用過程中存在較大的不足,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升成為紙上談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語言運用的重視,充分利用語用教學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將語用落實到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
一、明確語用教學內容
語用教學不能脫離教材,脫離課程,否則就會缺乏一定的理論支撐。因此,教師要從語文教材出發,以教材內容為核心和基礎,對教材的內容有充分且深刻的了解與認知。并對語文教材進行全面的解讀,找出其中的語用內容和知識點,對文中的語言形式、語言結構和語言智慧進行深入全面的剖析。找出文本內容中的知識點后,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及時進行針對性地講解和教學,過程中也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保護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在將語用落實到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緊密結合教材文本,不能脫離教材,這樣才可以將語用的價值和實際意義凸顯出來,使之成為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的樣本。就《棉花姑娘》這篇課文而言,從語用的視角來看,可以發現許多具有價值和意義的“語用”知識點:一是結合語境學習生字詞,領悟詞語搭配和“ABAB”式詞語的構詞規律;二是學習對話部分相似的組段句式,練習說話;三是學習“?”“!”在對話中的運用及表達效果;四是了解按事情發展順序敘事的特點,學會復述故事;五是補充故事內容,培養閱讀興趣;六是想象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童話故事的獨特魅力,等等。面對眾多可教的“語用”內容,該如何選取和確定呢?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是否具有語文特點、是否為該課文本所特有、是否具備統領功能和核心特質、是否有利于在新的語境中遷移運用等四個維度加以分析判斷,并結合學段目標要求、教材編寫意圖和學情等因素綜合考慮。教學內容的選擇源于對文本的解讀和整體把握,又與目標的制定緊密相聯,更關乎教學策略的設計和實施。如果具體的教學內容沒有選擇和把握好,即使有再好的教學策略,也很難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所以說,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基礎。
二、注重語言文字的解析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語言文字運用在特定的語境之中能夠散發出無窮的魅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會問學生:“這句詩中的這個字用的好不好,為什么好,能不能用其他的字代替”、“這句話為什么要這樣說,能不能換一句說法”。這個過程對學生思維的激發非常重要,語文老師要加以重視,幫助學生仔細去感受我國語言文字的妙處,提高學生運用文字的恰當性和合理性。例如,在教學《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么作者用‘五彩繽紛這個詞語去形容秋天,文章中的顏色不止五種呀”,學生非常疑惑,經過一番思考之后,有的同學給出了比較合理的答案:“這里的五彩繽紛只是用來表示色彩絢麗、顏色繁多,是一種泛指,類似于千軍萬馬、成千上萬等一些形容詞。”教師對這個學生的答案給予了肯定,并且做了適當的補充,通過這種解析方式讓學生充分理解語言文字的魅力,也能明白語言文字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提高語用能力。
三、通過仿寫落實語言文字運用
語用的另一種體現方式便是寫作。寫作教學又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的教學環節。但是由于小學生閱歷淺,知識儲備不夠,在寫作時經常不知道怎么寫、寫什么,或者寫出來的文章如同流水賬。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典型或者精彩的句子進行模仿,模仿文章寫作手法和結構,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和寫作思想。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保證教學的連續性和實用性,也為學生打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境,從而讓學生有效掌握寫作技巧和語言運用的正確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對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例如,《鳥的天堂》一文中運用了較多的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手法,如“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中將船槳劃水的聲音比作樂曲;擬人手法,在“樹葉真綠得可愛”中將樹葉擬人化,為文章增添了活力和生命力。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作者亨·法布爾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豐富了文章的趣味性,如“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等。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對這些運用大量修辭手法的句子進行仿寫和改寫,最終能夠讓學生掌握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并能夠熟練地運用,從而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相關的作業,以此來鞏固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記憶,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如為學生布置課文仿寫作業,讓學生借助手邊的資料或上網查找資料,仿寫和課文相似的文章。
綜上所述,語用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詞性和語義,也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語用方法是小學語文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語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從明確語用教學的內容、注重語言文字的解析、仿寫等幾個方面來落實語用教學,以此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進和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陳秋源.突出小學語文語用教學的四大環節[J].語文教學通訊.2017(03).
[2]李秀貞.對小學語文課開展“語用”教學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