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 要:小學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其工具性與基礎性是顯而易見的。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定位確定,重視字詞句的訓練,這個才能更好地發揮語文學科的最大魅力,也可以讓學生在頭腦中自主地生成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基礎知識;重視;理解
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非常重要。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開展好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修養,增強他們語言積累,拓展他們閱讀知識,提高讀書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農村小學生由于受農村的辦學條件、家庭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可以閱讀的書籍很少,課外閱讀量非常小,這自然影響了農村孩子學業質量的提升。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這個基礎地位主要是使學生形成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的能力。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能力的強弱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的標準,也是語文教育者是否是一個實實在在語文教育者的標準。
一、字詞教學不可輕理解,重書寫
怎么才能成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體現工具性;怎么才能成為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體現基礎性?本人認為關鍵是要讓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力跟上來,達到一個較高水平。語言的基本元素是字詞,所以從字詞教學就要重視學生理解意義。在進行字詞教學時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字詞的基本意義,并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感受理解字詞的語境意義。有些教師太過注重書寫,輕視理解。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一般程度其實在本學科就能看得出來,比如語言表達不優美,用詞不恰當,修改用詞欠佳的病句成問題。實際就是學生對語言的基本元素理解膚淺。表現在其他學科,比如數學就是讀不懂題,導致不會解答,不會運用。
所以,學生應該在掌握字詞聲形的基本讀寫要求之后,不要機械重復書寫了。一來浪費時間;二來對學生的身體健康不利。據觀察,每到一個班,學生的握筆書寫姿勢有百分之六七十不正確,而且手骨略顯變形的不少。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本人認為應該把機械重復的書寫用時,花在讓學生自行查字詞典,閱讀理解字詞的意義,了解在某一義項下的組詞造句上,必要時做個解詞筆記,或者對字詞意義進行一些適當的有意識記,這對學生理解語言表達的意思非常有幫助。
二、語句教學要逐漸教會正確斷句
語句教學不可一味強調閱讀整句、品味理解句意。要教會學生結合語言環境進行正確的斷句,培養學生的斷句能力。不同的斷句法,有時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例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可以如下斷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不同的斷句表達了不同的意義,如果不會斷句,學生對這句話的意義就不知所云。經常遇到這樣多義性的句子,不會斷句,理解不了,不但學生的語文素養降低,而且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與情感態度會下降。比如在數學學習當中,學生最頭疼的就是解決問題,除了字詞意義障礙影響理解題意,還有不會斷句理不清題意,找不到數學關系。語文學科是學好數學課程的基礎也就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所以,本人認為語句教學訓練學生斷句理解句意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教學點。
小學階段語句教學還應該滲透語法知識,教會學生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與修飾語,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句意。這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分不清主次造成解題困難是非常明顯的。比如,一個底面直徑為2米的圓柱形水箱可以容水400千克, 箱水重多少千克?此題對于解決問題的條件主要是說容水400千克,與底面直徑沒有關系,如果抓不住條件的主要成分,連2米這個數也計算在內就大錯特錯了。所以要想讓語文成為學好數學的基礎,不可忽視這一點。
三、語段教學一定要做到一脈相承理解段意
在進行段落教學時,培養學生結合上句的意思理解下句的意思,直至整段所有語句的意思融會貫通從而理解段意的習慣是非常必要的。有些時候有些教師雖然一個語段中每一句話都引導學生理解意思了,但問學生這一段整體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學生一頭霧水。原因就是引導學生逐句理解句意時,學生就像猴子下山,見了玉米掰玉米,見了西瓜丟玉米摘西瓜,見了兔子丟西瓜追兔子,直到最后兩手空空。小學生學習大部分是這樣,所以在教學時一定要不時地提醒暗示,學生不但能夠達到最佳學習效果,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更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訓練。這一點在段落教學時抓,在數學科的學習中是可以看出其功用的。比如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雖然讀題多次,但還是找不到門路。實踐中發現,有的學生雖然理清了第一條件講了什么,但是理解第二條件時就把第一條件就拋到九霄云外了,理解問題時前面的條件條件都沒印象了。缺少邏輯思維的脈絡,當然問題不能理解解決不了。這似乎是數學解決問題就該是數學教學的事。但實際上還是語文教學的事。因為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
總之,語文既然是一門基礎學科,就要大力培養學生對字、詞、句、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服務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充分體現它的工具性與基礎性。廣大語文教師要定位在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服務這一目標上,抓住上述幾個理解點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