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熹 李潔
摘 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未受破壞的農用土地種植糧食的課題研究非常重要。近年來我國農用地的土壤污染問題較為凸顯,土壤污染過于嚴重就會導致土地退化,引發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如農產品污染,土地無法種植等。對此,我們要分析其原因,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本文的主旨就是預防農用地土壤污染以及土地資源的保護。
關鍵詞:農用地污染;現狀;分析;可持續發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6.196
1 前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眾多,對糧食的需求也就比較多,袁隆平老先生研發的雜交水稻很大的緩解了我國的糧食不足問題,現階段我國的糧食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進口,還可以少量出口。但同時,我們也應關注糧食的質量,而影響糧食質量因素之一的土壤污染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2 農用地污染的主要特征
首先是農用地污染的隱蔽性,因為土壤污染不能像水污染和空氣污染那樣很直觀的通過視覺或者嗅覺就能感受出來,土壤污染當你可以直觀的看到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嚴重,甚至是不可逆轉的程度了。其次,農業低污染具有累積性,因為土地是可以分土壤層的,不同的年代會有不同的土壤層,層層重疊日積月累,一些不可被土地自行消化的污染就會堆積在土地深處,成年累月無法降解,對土地造成了永久性的傷害。
3 我國農用土地污染現狀
2014年4月,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公開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污染點位占比11.2%,輕度污染點位占比2.3%,中度污染點位占比1.5%,重度污染點位占比1.1%。從土地利用類型分析,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污染類型主要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8%。我國的土地污染最主要的是重金屬污染和化工污染,重金屬污染原因在于地下金屬的不可降解,導致土壤內重金屬含量過高,影響植物生長,更加嚴重的是在植物生長在這種環境下也是重金屬超標的,不可食用的,如果食用被重金屬污染的稻米會導致記憶力下降,脫發,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白血病或者致癌。而且重金屬污染會在土壤里具有擴散性,影響期較長。化工污染不光會對水體造成污染,對于土地污染也有很大的影響,一些化工廢料隨意傾倒,不做地面防護,使土地酸化,硫化污染土地甚至無法種植。影響到人類的繁衍和生存,并且造成了一些慢隱性疾病,影響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 造成土地污染的主要源頭
4.1 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的余料在土地里無法分解,以及農藥的殘余,大量有毒農藥滲入土壤,是我國農用地土壤污染的源頭之一,并且我國的肥料用法不夠科學,隨著化學農藥的迅速推廣普及造成農家肥沒有了市場,其實農家肥不但性價比高而且還不污染土壤,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
4.2 工業生產
在工業生產的過程中,工業生產的原材料,和排出的廢物都可能會造成土地污染,曾經一些重污染的化工廠就因為把廢物傾倒在河里會很直觀地體現出來,就采取挖坑把工業廢料埋在地下等方式處理,導致附近的土壤受到了嚴重的污染,而且因為其深埋地下,對土壤的危害嚴重且長效,甚至危害人民群眾的健康。我國近年來高度重視了土壤污染這一問題,嚴控高污染企業引入,同時提出了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方針,近年來工業生產對農用土壤的污染得到了相應的緩解。
4.3 礦業開采
礦業開采也對土壤污染有一定影響,不過準確的說不是污染,而是因為開采破壞了土壤層,土壤結構,輕則需要一段時間來緩解,重則導致土地退化。而且這一現象因為沒有得到重視近年還在逐漸加重,尤其是一些金屬和煤炭的高產區這個問題更加嚴重,為此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相關管理,加強監控與教育,盡量讓相關部門在不破壞土壤條件的前提下開采和發掘金屬和煤炭。
5 運用可持續發展戰略治理農用土壤污染
我國強調運用可持續發展戰略,可以在方方面面實行,比如工業廢水經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去除有害物質之后就可以用來灌溉農田,是處理過后的廢水有了新的去處,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但是不足之處就是成本過高,無法大量處理廢棄工業污水,所以還需要這一方法得到進一步的改進,以便日后大面積投入使用。
6 結束語
未來我國防治農用土壤污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這些問題,比如,不隨地扔垃圾,那些垃圾可能就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危害,需要留意身邊有沒有故意排放超標污染的化工廠,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有關部門也需要加強各方面防治,定期對土壤實時監測,實施區域內污染監控,畢竟,生態系統系統的的恢復是需要很多年的,嚴重的污染甚至需要上百年。而且環境問題不光影響著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影響著整個世界。所以生態系統的毀壞,影響著可持續發展,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農村和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要結合農業的發展和企業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搞好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整治。所以我們要更加注重農用土地的保護,保護農業土壤,保護糧食安全,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一目青山、留一片凈土。
參考文獻:
[1]毛春梅,吳東娟.我國土壤污染預防機制建立構想[J].湖南農業科學,2012(21).
[2]周春祥,劉桂英.自然農業對發展中國現代農業的借鑒意義[J].安徽農業科學,2008(33).
[3]李薔薇.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07.
[4]賀震.土壤污染敲響警鐘[J].環境經濟,2009(03):51-54.
[5]朱文霞,曹俊萍,何穎霞.土壤污染的危害與來源及防治[J]. 農技服務,2008,25(10):135-136.
[6]呂士良.循環經濟——技術市場的新商機[J].科技成果縱橫, 2005(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