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杰
一、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現狀
1.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
從整體的出口貿易的規模來看,江蘇省在高新技術產品方面一直都位于我國的前列,遙遙領先于其他省份,在過去的兩年里,僅僅比廣東省排名低一些,排在全國第二的位置。通過對過去兩年,即2015年和2016年排在全國前20名的省份的出口情況的對比,對其出口額、增長率和所占比重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江蘇省2015年的出口是1310.9億美元,增長幅度為1.3%,2016年的是1169.8億美元,增長幅度為-10.8%,雖然2016年和上一年相比趨勢有所下降,但是在全國范圍內仍然占據著將近五分之一的比重,除了廣東省的35.3%,穩穩占據著第二的位置,遠大于其他省份的出口規模。而且,在這兩年,江蘇省一直都是排在第二名,這說明,江蘇省在高新技術產品方面一直是我國的出口大省。而且現階段我們國家比較重視高新技術產品的發展進程,為了促進其進一步發展也給予了相應的政策支持。
2.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產品結構
從產品結構來看,江蘇省的出口的產品只要有生物、生命科技、通信、航空航天、材料等幾個種類,都是一些需要高技術手段的種類。出口數量最多的一是計算機通信,這里主要包括手機、電腦、電視等產品;二是電子類,主要有處理器、存儲設備等;第三就是光電類產品。它們在所有的出口產品中占據了非常大的比重,是推動出口的關鍵力量。
2016年,江蘇省出口產品中排在前兩位的兩大類產品仍然沒有太大幅度的變化,仍然擁有298.9和287.8億美元的出口額,彼此不相上下,并且二者加起來仍然超過總量的一半比例,達到50.2%。其中電腦的數量是145億美元,增長比率為14%,相關零附件是94億美元,增長率為-9.4%,顯示器和去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仍然保持原來的的水平。而排在第三位的光電類產品卻大幅度的增長,累計達185.1億美元的出口數量,增長水平高達12.9%,呈現出非常好的態勢。
3.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市場結構
從出口的市場看,江蘇省的大部分商品全都出口到了一些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例如歐洲的德意法,美國、日本等國家。2015年,進口江蘇省高新產品最多的國家是歐盟等國,其次是美國,第三是日本,第四是東盟的一些國家,它們的總額加起來占了江蘇省全部的65.5%。而在2016年,數據明顯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排在前兩名的仍然是歐盟和美國,其中歐盟的出口額是362.7億美元,和去年相比降低了9.8%,美國的出口額是297.5億美元,和去年相比降低了4.7%,但是它們加起來還是超過了總量的百分之五十。其次,江蘇省的產品出口到我國的香港和日本的數量卻在增加,2016年,在對前者的出口是142.3億美元,增長水平高達32%,對后者的是92.7億美元,也有將近百分之八的增長率,這說明,江蘇省調整了市場結構,向更加發散,更有市場的方向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形式。
二、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存在的問題
1.江蘇省自主創新能力仍需加強
江蘇省出口中存在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企業缺乏創新能力,這不僅僅是在江蘇省中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國所有地區都普遍存在的,這也是我們和國外那些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在江蘇省2016年出口的高新產品中,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產品都是加工貿易的形式。在自從有了對外貿易到至今幾十年的時間,江蘇省仍然保留著傳統的產業層次,主要還是依靠著服裝、紡織類等需要較多勞動力,而對技術要求不高的產品,作為主要的出口貿易。雖然隨著近幾年大家創新意識和水平的提高,生產的產品的附加值也在增加,但從價值鏈的角度看,我國一直都是處于最底端的位置,主要從事著加工、裝配或者零部件的生產工作,每次生產出來的產品利潤也就在幾毛或者幾元錢之間,而且這種狀態一直都沒有多大的變化,蘋果手機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即使被叫做高新技術產品,我國負責的部分卻是并不怎么需要高新技術的,只是替代發達國家進行加工,從中掙取少量的費用,因為這些工作如果在發達國家進行,需要耗費更多的資源又污染環境,而且這其中還包括從其他國家轉移的技術。通信和電子這兩種產品的出口數量已經占據了總量的一半,但是,主要都是負責組裝,核心的技術還是從其他國家進口,即使近年一般貿易的規模在上漲,但加工貿易仍占80%。
2.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
江蘇省出口排在前兩位的兩類商品是通信和電子兩大類,占總量的五分之四的比例,而像航空航天、材料等具有戰略性的技術,所占的比例卻少之又少,就拿飛機來說,國內使用的飛機至今還沒有我國完全自主生產的。根據2016年江蘇省出具的有關報告可以看出,去年出口的通信類商品一共達298.9億美元,在所有高新產品中的比例超過四分之一。這說明,江蘇省的出口主要依賴這類商品,依賴程度過高就會帶來較高的安全隱患,產生一定的貿易風險,就像投資時不能把資金全都投在一起一樣,一旦這種類商品產生較大的貿易波動,就會對企業或產業產生較大的打擊,所以需要對這種產品結構進行慎重的思考,考慮怎加上國際政治環境的敏感性,很多國家都會通過各種方式尋求對本國貿易的的保護,為國內貿易創造競爭較小的市場環境。
二、我國國際貿易發展應采取的對策
世界形勢的不斷變化,國際貿易新趨勢的出現,給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所以,為了促進我國國際貿易行業健康快速的發展,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進行必要的創新和改革。
1.創建良好的國際關系
強化、穩固與貿易大國之間的良好關系,為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例如,歐、美、日等國家的國際貿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這些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強大的。與此同時,他們與我國也存在著頻繁的貿易來往,不斷促進我國與這些國家更深層次的貿易交往,將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2.大力發展知識經濟,加強對科技創新的投入
知識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知識經濟必然是21世紀的大勢所趨。但是知識創造效益的過程,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不斷改革創新思維的支持,因而新時代經濟形勢下,一個國家或企業競爭力的強弱,是由其科學技術的先進與否和改革創新能力的強弱決定的。我國國際貿易想要獲得更大的國際市場,大力發展知識經濟、加大對科學創新的投入是目前重要的任務之一。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
第一,必須率先解決我國科技發展落后于經濟發展的困局,對科技體制進行大膽的創新和變革,在緊跟市場發展需求和科技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制定出一套全新的制度體系。第二,加強對科技領域的人力、物力投入。2016年,我國對研究與試驗等領域的資金投入高達15676.7億元,同比去年增加了1506.9億元,增長10.6%的投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技投入還遠遠不足,科技技術領域發展仍然后勁不足,知識經濟的發展處于一個瓶頸期。因此,為了實現知識經濟大國的目標,改革我國國際貿易的產品結構,提升我國國際貿易的國際地位,對科技領域的投入不可松懈。第三,實現科技投資結構的多元化。我國對科技領域的資金投入中,有56%來自己籌措的資金,26.8%是由政府對科技項目的貸款,只有2.3%是來自于風險投資的。但從發展國家的經驗來看,他們在技術領域的投入大部分是來自于風險投資。所以,要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必須放寬對資本市場的限制,引入風險資金,建設多元化的資本籌措渠道。第四,著重培養人才、企業的技術創新精神,意識的培養是實踐的基礎,要促進技術的創新就必須事先為其培養具有優秀創新精神的人才,以及敢于創新的企業。同時,實現研究、學習、生產一體化,讓更多的科技研究所進入企業,與企業進行深入合作,從而達到技術創新的實際目的。第五,建立健全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機制,保護科研人員的切身利益。
3.加強政府干預,大力培養跨國企業的質量和數量
國際市場的大部分份額都被跨國公司所占據,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中競爭的主體。因此,在國際貿易中想要提升本國的競爭實力,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就必須加快培養具備強大綜合實力的跨國集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之后,我國在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雖然有所提升,數量也在不斷的增長,但是在其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以及數量規模和發達國家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據美國《財富》雜志2016年公布的全球企業500強企業中,我國上榜的企業有雖然有110家,但大多排名靠后且多是商業或金融服務性公司,這對于我國國際貿易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國際地位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政府要對國內和國際的雙向資源進行合理優化配置,對于已經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企業,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鼓勵其向更大的國際市場進軍,努力培養更多更強的跨國企業,加強與國外企業在技術領域更多、更深層次的合作。除此之外,政府要制定完善的跨國合作企業監督管理機制,實現我國國外運營企業各項業務和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升跨國企業綜合質量的提升。
4.建立健全國際貿易的網絡化
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勢頭有目共睹,已經成為帶動社會經濟的重要力量。在國際貿易領域,電子商務也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其擁有區別于傳統貿易的巨大優勢:第一,電子商務能夠快速的帶動社會經濟的增長。2016年全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為22.97萬億元,同比增長25.5%,從事電子商務行業的工作人員已經超過305萬人,而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已超過2240萬人;第二,電子商務為源頭廠商帶來了可觀的效益。他們通過互聯網的便利,能夠接觸更多的客戶資源,尤其是從事國際貿易的廠商,互聯網使得交易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讓其可以快速的拓展市場,并且交易的流程大大簡化,對于縮減成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據統計,網絡交易可以為企業節省5%-10%的經營成本;第三,為終端消費群體提供福利,網絡交易為企業節約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使得商品的價格能夠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消費者能夠以最優的價格獲得最好的商品。
雖然目前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應用到各行各業,但仍然有很多傳統企業還未深刻意識到網絡交易的優勢,使用電子商務發展國際貿易的企業有并沒有運用得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電子商務交易體系。因此,我們必須加快促進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領域的深入運用,政府制度相應的政策,引導企業向國際貿易網絡化方向發展;同時,培養更多的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綜合性人才,為國際貿易企業的網絡化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另外,加強對網絡貿易的安全性的維護,促進網絡化國際貿易的安全健康發展。
新形勢下,國際貿易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我國國際貿易要想在國際上擁有更強的影響力,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就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做出必要的改革和創新,促進我國國際貿易行業的加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光恩.世界網絡貿易的發展及其影響[J].世界經濟研究,1999,(4):69-72.
[2]葉郁.現代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趨勢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4(10).
[3]姜麗麗.用區塊鏈破解國際貿易信用難題[J].特區經濟,2017(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