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功能基因組與生物工程研究組香蕉病害研究團隊在香蕉枯萎病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在其最新研究中,利用GFP標記和電鏡技術,明確了枯萎病菌4號小種侵染香蕉的關鍵步驟是根部直接侵入和球莖維管束定殖。通過轉錄組(含lncRNA測序)、蛋白組和代謝組分析發現,香蕉對枯萎病侵染的響應機制十分復雜,涉及多種激素水平調節(水楊酸、乙烯和茉莉酸等信號途徑)和許多防衛相關基因(或蛋白)的表達,此外,還發現許多可能與激素水平調控相關的lncRNAs、枯萎病菌中葡糖基轉移酶、過氧化物相關酶、能量合成相關酶、激酶和毒素相關蛋白在抵抗香蕉抗性反應中起作用。通過對香蕉根際微生物區系和土壤生化性質研究發現,香蕉鐮刀菌枯萎病發生與土壤生化性質之間存在緊密聯系,抗病品種根際細菌種群多樣性顯著大于感病品種。
據悉,香蕉枯萎病是影響香蕉生產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近年來,以抗性品種選育和綜合防治措施為代表的技術應用使香蕉枯萎病的危害程度有所降低,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相關基礎研究還很薄弱。生物所彭明研究員帶領的功能基因組與生物工程研究組香蕉病害研究團隊一直致力于香蕉枯萎病基礎研究,此次研究結果為深入闡明香蕉抗病機制和枯萎病菌致病機制打下堅實基礎,為香蕉抗病育種和土傳病害防控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物所網》,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