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磊 劉啟蒙 謝志鋼
摘 要:朱集東礦北部的明龍山斷層是落差超過1000m的大型斷層,并且切割了多個含水層,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在分析井田水文地質條件的基礎上,依據斷層帶的巖性特征、斷層帶簡易水文觀測成果,以及斷層上盤寒灰、太灰孔抽水試驗結果,得出明龍山斷層含水性和導水性均較差的結論,為煤礦安全生產和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據。
關鍵詞:朱集東礦;明龍山斷層;水文地質條件;含、導水性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5.087
1 緒論
朱集東井田范圍:北起F201及明龍山斷層,南至潘四井田邊界,與潘四東礦相鄰[1-2];東起13-1煤層-1000m水平地面投影線,西至地震27勘探線與朱集西礦相鄰,東西長約12.5km,南北寬約3.5km,開采深度由-350m至-1200m。
2 井田水文地質條件
朱集東井田處于黃淮平原的南部,煤系地層全部被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松散層所覆蓋,為全隱伏煤田[3-4]。區內地層系鉆探揭露及利用鄰區資料,其地層自老至新有寒武系、二疊系、三疊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2.1 主要含水層
井田含水層主要由新生界松散砂層孔隙含水層、二疊系砂巖裂隙含水層和石炭系太原組石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組成。
(1)新生界松散層含水層。井田區內新生界松散層兩極厚為87.25m至394.30m,平均厚度為295.92m,其中下段通過勘探孔的抽水試驗結果:單位涌水量3.589~3.071 L/s·m,滲透系數11.437~9.105 m/d,導水系數648.75~598.38 m2/d,儲水系數(6.6~3.8)×10-4,越流系數(4.33~5.54)×10-4,表明本組水量充沛,并存在上部含水層越流補給。
(2)二疊系砂巖裂隙含水層。煤系砂巖含水層巖性以中、細砂巖為主,局部為粗砂巖和石英砂巖,分布于煤層、粉砂巖和泥巖之間,該含水層的厚度范圍為41.1 m至155.44 m,根據勘探孔泥漿的消耗量:基巖風化帶泥漿消耗量一般為0~0.16 m3/h,大者為0.80~2.40 m3/h;13-1煤層頂底板砂巖泥漿消耗量一般為0~0.16 m3/h;11-2煤層頂底板砂巖泥漿消耗量一般為0~0.16 m3/h,大者達1.60 m3/h;8~4-1煤層頂底板砂巖泥漿消耗量一般為0~0.16 m3/h。可以看出二疊系含水層的基巖風化帶的含導水性較下部要強。
(3)太原組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太原組上部1~4層灰巖為開采3煤時底板進水直接充水含水層。3、4層灰巖較厚,一般巖溶裂隙較發育,而1、2層灰巖厚度較小,巖溶裂隙不發育,裂隙多為方解石充填。
2.2 主要隔水層
(1)新生界松散層隔水層。主要是由以灰黃色砂質粘土或粘土為主,粘土質純、致密,可塑性較強,具有膨脹性,厚度較大,分布較為穩定,具有良好的隔水性。
(2)二疊系主要隔水層。各個隔水層夾雜于各可采煤層頂底板含水砂巖層中,對各含水砂巖層的水力聯系起到了阻隔作用。
3 明龍山斷層含導水性分析
3.1 斷層帶巖性特征分析
為探查明龍山斷層含導水性,施工有4個鉆孔,其中水4上孔和水6孔揭穿了明龍山斷層,水8孔于孔1050 m起進入明龍山斷層帶,水9孔位于斷層上盤。
根據探查工程鉆孔所揭露的斷層帶巖性來看,明龍山斷層破碎帶主要由泥巖、粉砂巖和細砂巖組成,少量含炭質,斷層的破碎帶裂隙較為發育,但是裂隙基本為泥質填充和膠結,因此可以基本判明龍山斷層破碎帶在勘察范圍內,富水性極弱,基本不導水。
3.2 斷層帶水文地質試驗成果分析
為了探明和研究明龍山斷層的含、導水性,對斷層帶進行了簡易水文觀測,對斷層上盤灰巖進行了抽水實驗。
3.2.1 斷層帶簡易水文觀測
本次探查工程鉆孔所揭露的斷層帶均為二疊系巖性,主要以破碎泥巖、糜棱狀泥巖為主。水4上孔、水6孔、水8孔和水9孔的泥漿消耗量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斷層帶泥漿消耗量屬于正常值,沒有出現異常漏失現象,結合鉆探揭露斷層帶時的巖性分析,說明斷層帶富水性弱;不同深處泥漿消耗量變化不大,數值較為相近,說明斷層帶斷層的上下盤沒有明顯的水力聯系。
4 結論
(1)明龍山斷層屬逆推斷層,走向NWW~NW,傾向NNE~
NE,傾角60~70°,斷距4線大于1000m,9線斷距大于400m,探查區內延展長度5600m。
(2)本次鉆孔揭露的明龍山斷層帶的巖性均為二疊系地層,以破碎泥巖、糜棱狀泥巖為主;少量的砂巖、砂質泥巖,破碎巖塊為泥質充填、膠結,膠結程度較好,說明斷層帶含、導水性均較差。
(3)從沖洗液消耗,抽水試驗和斷層帶充填物及斷層帶巖性分析,斷層不含水、不導水。根據簡易水文觀測、斷層帶巖性及抽水試驗分析認為:明龍山斷層上、下盤之間無水力聯系。
參考文獻
[1]桂和榮,宋曉梅,彭子成.淮南煤田阜鳳推覆構造帶水文地質特征研究[J].地球學報,2005,26(02):169-172.
[2]宋海濤,劉仁武.優勢理論在分析韓1號斷層導水性中的應用[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1999,28(04):401-403.
[3]蘇明金,李源,賈少平.潘北礦F1斷層組性質與含、導水性分析[J].煤礦開采,2012,17(05):23-25.
[4]王平,胡桂娟,李大勇.F19斷層含水導水性研究[J].煤礦開采, 2004,9(03):14-16.
作者簡介:夏磊(1995-),男,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下水災害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