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群
近日,致力于保護英格蘭境內歷史遺跡的公共機構“歷史的英格蘭”發布了一批保護建筑名單。不同于以往,這次入選的17座建筑全部是后現代主義建筑風格,有些建筑的年齡還沒有超過“30歲”。
“有些人覺得,保護如此‘年輕的建筑沒有必要。但這些入選建筑無可爭議地出色,具有紀念意義。”一家關注城市發展與設計的網站如此評價。據了解,被列入保護名錄后,這些建筑未經當地規劃部門許可,將不得被拆除、擴建或變更。
英國的現代建筑保護項目始于1947年。任何英國居民都可以在 “歷史的英格蘭”官網上將自己的家申報為保護對象,之后該機構會組織專項調研,搶在地產商開發之前,將尚未引發廣泛關注的重要建筑保護起來。
此次入選的17處建筑涵蓋了文化、住宅、教育、政府、商業等多種用途。其中,塞恩斯伯里展覽室和位于肯辛頓與切爾西地區的“主題住宅”被評為一級建筑,其他15處則被評為二級建筑。這些建筑中,有的廣為人知,也有的人們不太熟悉,例如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建造于1991年,也是這份名單中最年輕的建筑,但只要走進它的內部空間,親眼目睹其復雜結構與絢麗色彩,就很難質疑它的保護價值。
英國著名建筑師皮爾斯·高夫解釋,所謂后現代主義風格是相對于現代主義風格而言。現代主義風格奉行“少即是多”,尊崇理性、重視功能、造型簡潔、反對多余裝飾;后現代主義風格奉行“多才是多”,追求個性化、多元化,融感性與理性、集傳統與現代于一體。
“歷史的英格蘭”總裁鄧肯·威爾遜在介紹新入選保護建筑時說:“后現代建筑為我們的街道補充了趣味和色彩。設計大膽的外立面為住宅建筑帶來了活力,螺旋狀的立柱裝點了一所學校的技術大樓,甚至連商務園區都被后現代設計注入了魅力。在英國建筑史上,體現了英國的建筑美學,值得通過載入名錄的方式保護他們。”
近年來,“后現代主義”美學在英國出現復興趨勢。威爾遜提到,上個世紀80年代,后現代建筑的興盛與當時英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密切相關。“現在,我們重新挖掘后現代主義建筑,是希望通過回顧這段富有激情的歷史時期,重新喚起人們的創新精神,以應對當前英國在經濟、‘脫歐等方面的現實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