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爭擺兔兒山。”曾幾何時,老北京的中秋節一定要有兔兒爺相伴。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兔兒爺擺在樓梯式的貨架上,形成一座壯觀的兔兒爺山,為中秋節平添一道耀眼的景致。
中秋節拜兔兒爺源于古人對健康的祈盼,兔兒爺左手托臼,右手執杵,做搗藥狀,是醫者的化身。古代醫療條件差,人們很怕生病,所以每逢中秋,要請一尊兔兒爺供奉祭拜,希望祛病除災、永葆安康。
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所有的神只許你請,卻不許你送走。然而對于兔兒爺來說是個例外,兔兒爺要年年請,年年送。每年農歷八月十五請新兔兒爺后,要先把上一年請的兔兒爺摔碎。這是因為兔兒爺在你家的一年中晦氣已全吸附在身上,摔了兔兒爺就是祈求家人健康,將晦氣摔走。所以,請兔兒爺叫請祝福,送兔兒爺叫送健康。
事實上,我們稱呼了幾百年的兔兒爺其實是位兔兒奶奶。
老北京曾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有一年北京鬧瘟疫,玉兔下凡給大家治病,但它是女兒身,不得隨意拋頭露面,只好去廟里借來神像的盔甲,打扮成男人的樣子。為了盡快給更多人治病,玉兔將馬、鹿、老虎等各種動物當坐騎,跑遍了京城內外。瘟疫消除后,玉兔也累倒在廟門外的旗桿下,現出原形。人們這才知道救人的就是玉兔,感其恩德,每到農歷八月十五那天都要供奉它,給它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也祈求它給人間帶來幸福吉祥。
至于管兔兒奶奶叫“兔兒爺”,這跟老北京的“爺文化”有關。“爺”這個稱謂在老北京跟輩分、男女沒什么關系,就是一種尊稱。
現在很多人做的兔兒爺并不合規矩,比如傳統兔兒爺只有一桿靠背旗,可有人為了好看,增加到兩桿、四桿,這就是不了解民俗文化所致。傳說兔兒爺是在寺廟的山門外被發現的,這桿旗代表了它被發現的地點。從前老北京有句歇后語叫“兔兒爺的靠背旗——獨挑”,市井小混混打架時常用,意思是一對一單挑。
北京兔兒爺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雙彥認為,像兔兒爺這種脫胎于民間習俗的物件,承載的民族記憶是極為講究的。也許在老手藝人的心中,只有經得起時光的砥礪,才能稱得上至美。




小貼士
兔兒爺坐騎知多少
坐象兔兒爺:“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坐虎兔兒爺:虎為百獸之王,是統帥,寓意事業興盛、人脈廣博。
坐黑虎兔兒爺:寓意鎮宅平安,健康有壽。
坐麒麟兔兒爺:象征學識廣博,寓意學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