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
年過古稀的孫老師自去年入冬以來,只要稍微活動,膝蓋就感覺疼痛,尤其是上下樓梯時疼得厲害。孫老師去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骨性膝關節炎。在此之前,孫老師喜歡在朋友圈曬步數,每天都要走一萬多步。醫生說,孫老師的病情恰與走得太多有關系。孫老師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生命在于運動,可是自己堅持鍛煉卻加重了膝關節的磨損,那以后還能運動嗎?應該怎樣運動?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僅靠一個狹小的接觸面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磨損不可避免。近年來,因暴走、登山等劇烈運動導致膝關節受傷的中老年患者特別多。很多人只知道運動健身,卻不知道過量運動或不科學運動會給身體帶來損傷。
運動過度會導致膝關節軟骨磨損,進而導致膝關節疼痛。軟骨磨損后很難再生,是不可逆的損傷。
膝關節磨損患者七注意
1.平時多曬太陽,促進鈣吸收。
2.注意氣溫變化,避免膝關節受涼,冬天外出可戴護膝。
3.盡量用坐便。
4.科學健步走是健身的好方式,運動前熱身、運動后拉伸,可有效減輕運動造成的損傷。
5.任何運動都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避免突然開始和突然停止,要有序增加或減少運動量。
6.減少爬山次數。上山時,膝關節幾乎承載全身重量;下山時,膝關節還要負擔下沖的力量。因此,不建議膝關節受損者經常爬山。
7.游泳是很好的鍛煉方式。游泳時,人體處于平臥或仰臥狀態,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很小,不足以造成損傷。
膝關節康復的五個動作練習
1.靜蹲。后背靠墻,雙足分開與肩同寬,墻面與身體保持40?50厘米的距離,小腿與地面垂直,大腿、小腿之間的夾角不要小于90度。每次堅持30秒,每天10?15次。
2.空中蹬自行車。平躺在床上,雙腿抬起,兩腿進行一屈一伸的運動,像蹬自行車一樣緩慢運動。每次30下,每天3?5次。
3.屈膝、伸直練習。坐在椅子上或床邊,屈膝90度,大腿前方肌肉收緊并將小腿伸直,過程要慢,伸直后停留3?4秒,再緩緩彎曲,雙腿交換進行。每條腿每次做5個重復動作,每天3次。
4.跳繩對膝蓋的沖擊力量只有跑步的1/7至1/2,而且只要你能掌握跳繩的技巧,用腳掌的前端著地,就能降低對身體的沖擊,這樣膝部既得到了鍛煉,又保證了安全。
5.堅持按摩或拍打膝部可加速膝部的血液循環,但力度要適當。
最后再次提醒廣大中老年人,鍛煉身體要量力而行,以免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