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 要】抽油機井日常生產過程中,井口漏油現象一直存在,它不僅給采油一線員工的日常管理帶來的不便,對油田的資源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費,而且對環境造成了較大的污染。筆者根據多年積累的現場實際工作的經驗,對抽油機井的井口漏油現象的原因進行一定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治理措施。
【關鍵詞】抽油機;井口漏油;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抽油機井井口原油是通過光桿和盤根密封的井口而進入油管線的,在生產過程中,光桿與井口盤根盒內的盤根是直接接觸,并且相互作用于對方,盤根不斷受到來自光桿的磨損,而光桿也在摩擦的反作用力下也會受到一定的損傷,使二者之間出現一定的縫隙,這就使得井下液體就會經過光桿與盤根之間的縫隙跑出井外,從而造成井口漏油的現象。
一、抽油井井口漏油現象
(一)井口漏油
(1)閥門不嚴造成漏失。在開關閥門過程中,不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程平穩操作,造成閥門不嚴。(2)油管掛座封不嚴造成漏失。在作業或其它施工過程中座入油管掛時,由于操作等原因造成盤根壞或者有雜物墊住油管掛,使之座封不嚴。
(二)油管漏油
(1)油管上扣時絲扣上偏。(2)使用液壓鉗上扣過緊致使油管絲扣損壞。(3)對下井油管檢查不細,將已腐蝕或破損的油管下入井內。(4)絲扣未刺干凈,造成油管上扣不緊或檢查不細。(5)大排量熱洗過程中,由于液柱對管柱沖擊,造成油管松動。六是由于偏磨影響,抽油桿偏磨油管。
(三)泵漏油
(1)熱洗周期制定不合理,不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質量差。(2)作業沖砂過程執行不好。(3)作業施工時,不刺桿管或不徹底。(4)井下工具檢查不細。(5)其它原因。漏失產生原因還包括設備和工具質量問題,抽油機參數不合理等。
二、抽油機井口漏油的原因分析
實踐經驗表明,抽油機井口漏油原因眾多,但主要原因有以下6個方面。
(1)部分油井的單井管線較長且起伏較大而導致回壓過高從而引起漏油。
(2)偏磨。偏磨是抽油機井口漏油的主要原因,而導致偏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抽油機的安裝誤差,前傾、后傾、左右偏斜導致部分抽油機雖經二次就位但仍不能滿足,井斜、采油樹傾斜造成偏磨,導致原油發生泄漏。
(3)光桿表面粗糙,工況差。在更換盤根盒壓蓋的過程中需關閉膠皮閘門,打光桿卡子卸載,但這樣做將致使光桿受損嚴重,表面留下的劃傷瘢痕和井下的油氣水中腐蝕物質(如硫化氫)接觸加快腐蝕速度,特別是高含水井,光桿被腐蝕成麻點和小坑而導致漏油。
(4)盤根盒扶正裝置不合理。現有盤根盒設計過程中無扶正功能,由于光桿偏磨,使光桿在和鋼制壓蓋接觸過程中,很容易被劃傷,劃傷的痕跡由于不能及時消除.加劇了盤根的磨損,導致跑油嚴重。同時,盤根盒的熱傳遞效果不好,光桿偏磨后,特別是對于間歇出油井,由摩擦引起的熱量很大,導致光桿發燙,使光桿表面的防腐層在熱力作用下很快磨損,同時由于大量的熱傳不出去,使盤根盒內的盤根在熱的作用下聚結在起,失去彈性,使密封效果變差。
(5)光桿密封器設側不合理。其填料盒內從上到下為垂直設計。緊靠壓蓋擠壓膠皮盤根使其變形,不能達到包緊光桿及填滿盤根盒的目的。
(6)正常的盤根損耗造成的漏油現象
由于光桿的上下往復運動,對以膠皮為主制作的盤根不斷地進行磨損,而采油工人日常巡檢時對盤根盒的緊固就是保證盤根與光桿之間的緊密程度,如果在巡檢過程中不及時對盤根進行緊固,會使盤根與光桿二者之間的縫隙增加造成漏油的情況。
三、抽油機井井口漏油的防治措施
(一)抽油機井漏油的處理
(1)井口漏失的檢查和處理。在憋泵過程中,如果檢查出是由于生產閥門、回油閥門不嚴造成泄壓,或套管閥門不嚴造成油套連通,需要重新關緊或更換閥門;檢查油管掛是否座封,如不座封需重新調整;檢查油管掛盤根是否壞造成串通。
(2)油管漏失的檢查和處理。如果油管漏失,只能依靠作業施工處理,在作業施工過程中,作業質量跟蹤人員要嚴格把關,要求作業隊按操作規程完井。
(3)泵漏油的檢查和處理。泵漏失有三種情況:首先是球座是否刺損或球磨損。其次是凡爾球有雜物或其它硬物墊住,使球與球座密封不嚴。再次是活塞襯套磨損造成漏失。如果由于結蠟影響,可以通過熱洗處理。
(二)抽油機井漏油預防措施
(1)強化作業質量是預防漏失的前提條件。油管漏失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作業施工質量,作業時應加強責任意識,嚴格執行作業操作規程。
(2)加強作業質量跟蹤是預防漏失的重要手段。同時,單位每個采油單位設立了專職作業質量跟蹤員進行培訓、上崗,并實施作業質量全工程監督。
(3)合理制定熱洗周期,嚴格執行熱洗操作規程是預防漏失的根本途徑。所以,應該根據單井的實際情況,結合相關數據,進行合理制定。
(4)合理優化參數是預防漏失的重要保證。合理優化參數,使抽油機井在合理工作制度下生產,使慣性載荷對管、泵影響小,它是預防漏失的重要保證。
(5)嚴把工具質量關是預防漏失的堅實基礎。工具質量是漏失產生的一個客觀因素,抓好進貨渠道,確定使用優質品。
(6)突破瓶頸效應,技術創新是預防漏油的關鍵所在。在偏磨影響漏失治理上,采用大流道三級泵,統一桿徑,下高強扶正環,在進泵倒數第二根桿下雙環,可有效制止二次偏磨的發生。
(三)采取的配套措施
(1)井口漏失的檢查和處理。在憋泵過程中,如果檢查出是由于生產閥門、回油閥門不嚴造成泄壓,或套管閥門不嚴造成油套連通,則需要重新關緊或更換閥門;檢查油管掛是否座封,如不座封需重新調整;檢查油管掛盤根是否壞造成串通,如果壞,需重新更換。
(2)油管漏失的檢查和處理。如果油管漏失,只能依靠作業施工處理,在作業施工過程中,作業質量跟蹤人員要嚴格把關,要求作業隊按操作規程完井。
(3)泵漏油的檢查和處理。泵漏失有三種情況:首先是球座是否刺損或球磨損。其次是凡爾球有雜物或其它硬物墊住,使球與球座密封不嚴。再次是活塞襯套磨損造成漏失。
(四)改進井口密封裝置
(1)嘗試使用空心桿采油工藝。在原工藝基礎上,更換環空內潤滑介質為純原油或潤滑油,減小摩擦阻力,提高其潤滑能力,增強防磨效果。
(2)改進盤根配方。采用丁晴橡膠為原料的配方,生產出耐磨耐腐蝕的盤根,增加盤根的耐磨和抗撕裂性,延長了油井盤根的使用壽命,減少原油泄漏。
(3)改進盤根盒。在盤根壓蓋內設置有兩端分別與盤根壓蓋環形集油槽和環形結合腔相連通的盤根壓帽導油通道;在盤根盒的內部設置有盤根盒軸向導油通道,盤根盒軸向導油通道的上端與環形結合腔相連通,盤根盒軸向導油通道的下端與設置在盤根盒內部的盤根盒環形集油槽相連通,都可以減少井口漏油。
(五)治理突然發生的漏油情況
(1)如果是正常損耗,主要是加強崗位員工的責任心;加強巡檢、及時緊固盤根盒避免漏油。
(2)如果是由于誤操作使閥門關閉,導致流程出錯出現的漏油情況,首先應當判斷問題的癥結所在,及時打開關閉的閥門,努力使損失降到最低點。
(3)由于回壓過高或回油管線堵塞致使井口發生漏油的情況,應加強對相關油井的檢查,及時錄取各項壓力資料及電流等數據,當發現異常應當及時對管線進行沖洗或采取其它相應的措施。
(4)對于油井熱洗之后發生的漏油現象,這種情況主要是在熱洗之后加強檢查和及時緊固盤根。
【參考文獻】
[1]徐加軍等.抽油桿偏磨斷裂原因分析及對策措施【J】.內江科技,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