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產權是國際貿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國際貿易有著緊密的聯系。現階段我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遭受知識產權侵權事件,原因在于企業法律意識淡薄,法務部門作用缺失與專業人才匱乏。為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公司的經濟利益,企業需要提高法律意識,重視法務部門的價值,積極引進與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在受到知識產權侵害時,公司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法律解決機制。
關鍵詞:國際貿易;知識產權;法律保護
在國際貿易中,有形貨物、服務、知識產權為主要的貿易對象。隨著經濟全球化與知識商業化時代的到來,有形的貨物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逐漸降低,服務與知識產權交易的占比則逐年升高,甚至經常出現貨物、服務、知識產權三者相交織的交易。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保護有著緊密的聯系,國際貿易的發展催生了知識產權保護,而知識產權保護反過來促進經濟增長。現我國正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建設,不斷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去”。在此過程中,我國企業有可能受到知識產權侵權的威脅,因此研究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概述
1.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保護間的關聯
知識產權保護與國際貿易之間有著相當復雜的關系。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后,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等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這些技術的興起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促使人類社會跨入信息時代,服務、知識產權成為國際貿易中重要的交易對象。國際貿易的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在國際貿易中,如忽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將損害公司的經濟利益,打擊公司的技術研發熱情,這些不利于國際貿易的發展。總體來說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保護存在著正比的相互影響的關系。國際貿易量上升,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增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削弱,則國際貿易發展減緩。為保護知識產權,國際上構建了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包括巴黎公約、TRIPs等等。
2.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重要性
第一,對知識產權予以法律保護可促進國際貿易的增長及全球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權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本身具有價值及使用價值。知識產權的定價及侵權后的理賠均按照其價值來確定。對知識產權的侵權將會損害知識產權研發者及相關人員的經濟利益,不利于國際貿易的發展。因此對知識產權予以制度上的保護將會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第二,對知識產權予以法律保護可激發公司知識產權研發熱情,促進技術的進步,提高公司業績。公司研發技術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所研發的技術未能受到保護,對于公司來說是損害其經濟利益,不利于公司繼續進行研發工作,不利于技術的進步。如果公司的知識產權能夠受到良好的保護,將會激勵公司進行研發工作,推動技術進步,同時公司也能提高經濟收益。
3.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現狀
知識產權是國際貿易中重要的貿易對象,為保護知識產權,促進經濟增長,國際上形成了一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包括《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TRIPs等。這些國際公約的保護范圍包含工業產權、文化藝術成果等等。為適應時代的需要,TRIPs細化了規定,把集成電路設計、商業秘密等加入保護范圍。這些公約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國內,我國也出臺了《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法規對知識產權予以保護。
二、國際貿易中我國企業知識產權受損原因分析
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國際貿易量逐年升高,但是知識產權受侵害的現象也越來越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我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
我國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沒有意識到知識產權背后的無形價值,未能建立起自身的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由于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所包含的內容愈來愈廣,主要是商標保護、專利保護、著作權保護、地理標志保護等等。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常常發生知識產權侵權事件。就商標侵權問題來說,我國企業未能意識到商標背后的品牌價值,在走出國門時未及時對商標予以注冊,導致在國外自身的商標被他人搶注,嚴重地影響企業在這個行業當中所建立起來的地位以及行業影響力,對企業的發展造成極大的打擊。不僅僅是商標侵權,還有各種各樣的知識產權侵權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一部分原因歸結于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
2.我國企業部門組織結構中法務部門作用缺失
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未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因此未在公司中設置法務部門。而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雖然設置了法務部門,可未能清楚地認識到法務部門本身的價值,無法物盡其用。總體而言,我國大部分企業認為法務部門是一個資源損耗型部門,而非價值創造部門,屬于可有可無的非核心部門。但是在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法務部門也是一個價值創造部門,尤其是在知識產權方面,企業所研發的技術只有通過法律程序成為專利后,該技術產品才能獲得更高的價值。除此之外,法務部門在公司管理、風險防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就風險防控一方面,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時,法務部門對對方企業所在國的法律進行深入了解后建立預警防范系統,可使企業從被動轉為主動,從事后轉為事前,免受經濟上的損失。因此,忽視法務部門作用是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遭受知識產權侵權的原因之一。
3.我國企業缺乏知識產權法律專業人才
我國公司缺乏知識產權專業人才,以至于公司在受到知識產權侵害時無法快速專業地應對。公司只能聘請公司以外的知識產權法律專業人才來處理,這對公司來說是相當被動的,不利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法律人才貧乏,原因有二。第一,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起步晚,社會尚未培養出足夠的符合要求的知識產權法律人才,企業無法招到該方面的人才;第二,部門企業沒有意識到知識產權法律人才對公司發展的重要性,忽視他們的價值,因此未有意識地培養該方面的專業人才。
三、國際貿易中我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法律路徑
為了在國際貿易中免受知識產權的侵害,我國企業需要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
1.企業需提高法律意識,尋求知識產權法律保護
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遭遇知識產權侵害的原因之一是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未能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因此我國企業需要盡快提高法律意識,加強對知識產權法律的學習,認識到法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對于在國際貿易中經常發生的商標搶注事件,我國企業在“走出去”之前應該了解相關法律,及時地向相關部門進行商標注冊,保護自身的品牌價值。對于自主研發的技術產品,我國企業需要按照相關法律向有關部門遞交專利申請書,使自己研發的技術產品得到法律的保護,免受他人侵害,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
2.重視法務部門的價值,加強部門建設
我國企業需要完善公司部門結構,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需要認識到法務部門的價值,聘請與公司規模相適應的法務人員。對于已擁有法務部門的大型企業需要轉變以往陳舊的固有的思想,物盡其用,讓法務部門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企業需要認識到法務部門并不是公司業務部門的附屬品,而是相互合作的關系。企業也需要意識到法務部門的職能不僅僅局限在糾紛處理等被動單一的專業工作上,還有管理的功能。法務部門可幫助企業建立知識產權風險防控系統,使公司從被動轉為主動,為公司創造價值。
3.注重知識產權法律專業人才引進與培養,發揮其價值
公司的價值均是由人創造出來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可以為公司建立知識產權風險預警機制,避免公司過多地暴露在危險之下。在發生知識產權侵權時,這些人才可以幫助公司快速專業地應對,避免讓公司處于尷尬的境地。我國企業需要提高相關待遇,吸引知識產權法律專業人才進入公司。除了引進人才,公司也需要注重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公司可以聘請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機構的人員,對公司法務人員及相關員工進行培訓。
4.選擇合適的法律解決機制,維護公司合法利益
對于知識產權保護,不僅要做好事前防控,還要做好事后救濟。在知識產權受到侵害時,可選擇的法律解決途徑有協商、調解、行政保護、仲裁和訴訟。這五種解決措施各有優缺點,企業需要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法律解決機制。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可在合同訂立時約定知識產權受到侵害時應該尋求的法律解決途徑,使自己不過于被動,維護公司合法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吳漢東.“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與知識產權保護[J].法治社會,2016(5),8-13.
[2]吳漢東,鎖福濤.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理念與政策[J].當代法學,2013(6),42-50.
[3]劉春英,范誠.企業國際貿易知識產權戰略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河北省相關企業會觀測點[J].河北法學,2013(1),101-104.
[4]余長林.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研究述評[J].經濟評論,2013(1),137-144.
作者簡介:樂曉,寧波大學法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