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新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消費者進入消費新生態。商家刷單行為漸成常見現象,本文通過分析刷單現象的現狀與產生的危害,從立法、監管、普法教育、網絡利用四個方面給出相應建議,以期網絡交易安全、健康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網絡刷單 知情權 法律規制
一、網絡刷單行為的現狀及危害
網絡刷單行為是指網絡經營者為提高自身的銷量與信譽值,以雇傭刷手等手段虛構交易數量,同時對“所購”商品編寫好評的行為。
經營者以盈利為目的,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不將全面真實的商業信息傳達給消費者。相反,為提高銷量,他們可能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或是向網絡消費者發布不真實的信息。與傳統的購物方式相比,網絡購物僅能通過商家上傳到網絡交易平臺的文字、圖片等方式了解商品,增加了購買商品的風險。為了盡可能地獲得可靠信息,降低購物風險,多數網絡消費者在購物前會參考商品的銷量及商品評價。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網絡交易行為管理辦法》等規定,商家應該對商品或服務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不得作引人誤解、帶有欺騙性質的虛假宣傳和虛假表示。但是,不少網絡商品銷售者通過刷單手段來制造虛假的信譽額度,從而影響了網絡消費者的正確判斷,侵害了網絡消費者的知情權。
刷單行為有很多危害。首先,商家雇傭刷手進行刷單,要支付大量的傭金,這勢必會增加營業支出,為了彌補這方面的支出,商家就要提高商品的價格,最終由消費者承擔高成本。其次,商家雇傭刷手進行刷單會阻斷消費者獲得商品真實信息、貨比三家的渠道,影響消費者做出正確的判斷選擇。最后,網絡刷單侵犯守法經營者的權利,構成不正當競爭。巨額的刷單業務足以使店家的信譽度在短時間內就超過合法經營商家腳踏實地、本分經營積累的信譽,構成不正當競爭。“刷單”雖然與傳統意義上的“虛假宣傳”不同,但其目的與“虛假宣傳”相似,都是通過迷惑消費者,使消費者形成對商品或服務遠高于其本身的好感度,以此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這種以虛假交易提高店鋪銷量、以虛假評價提高好評度的行為,不僅會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會對誠信守法經營的商家造成不良沖擊。
此外,網絡刷單往往伴隨著侵犯消費者人格尊嚴的情況:一些消費者會受到商家無休止的糾纏,徒增煩惱,甚至會受到商家的人身攻擊,影響消費心情。
二、規制網絡刷單行為的對策
(一)完善立法,加強司法救濟
較低的違法成本和對電商平臺的處罰力度不夠是刷單行為泛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完善相關立法迫在眉睫。《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僅規定對行為人上限20萬的罰金;盡管國家先后頒布《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等相關法律規范,但立法滯后仍需更多法律規范、相關指導性案例和司法解釋予以完善。
建議正在制定的《電子商務法》,充分考慮到電商“刷單”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從立法的角度對電商“刷單”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從根源上堵住電商“刷單”的漏洞,不給電商經營者留下可乘之機,為深入推動互聯網領域消費維權、營造安心無憂的網絡消費環境奠定基礎。
此外,訴訟在網絡消費糾紛領域有著更明顯的時間長、成本高、取證難的特點,因而多數消費者寧愿選擇吃啞巴虧也不愿選擇通過訴訟手段救濟自己。因此,國家應完善司法救濟的有關規定,為網絡消費者指明維權的方法方向,使其在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夠得到充分的救濟。
(二)規范信用體系,加強監管
信用評價體系為增強網絡交易的透明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以往的消費者對已購商品進行中肯的評價,使該電商有一個準確的排名與信譽值,以為后來的消費者提供參考。但是,刷單行為卻阻卻了這一體系功能的有效發揮。因此,電商平臺應進一步完善信用體系下的排名規則,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及時防范刷單行為。此外,行政機關應加強監管,擴大監管范圍、靈活運用監管手法,完善舉報機制,加強與司法部門的合作。同時,應嚴格規定電子發票的申領、開具、傳遞,使每筆交易都有對應的電子發票,從而逐步杜絕“刷單”行為。
(三)加強普法教育
許多網購平臺較低的進入門檻給一些資質不合格的商家以可乘之機,一味地追求利益易使商家忽視應遵守的道德規范與違法行為應付的法律成本。因此,應借普法教育提高商家的誠信意識與法律意識。消費者應該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購買商品前對商品多做了解,還應提高法律意識,用法律手段救濟自己受損的合法權益。
(四)充分利用網絡
消費升級,維權也要升級,消費上網,維權也要上網。2018年3月15日,人民網宣布將與中國消費者協會一起構建網上消費者留言板,方便消費者投訴、咨詢,拓展電商消費維權的綠色通道,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維權服務。網上維權集咨詢、投訴、服務于一體,依托人民視頻客戶端平臺,依靠人民網、騰訊、歌華有線的渠道優勢,建設聯通消費者和各方的連接器。
消費者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互聯網+”時代,消費結構與消費行為還將發生更深刻的變化,大數據時代網絡交易的規范更需完善。我們要逐步杜絕刷單行為,為網絡消費者提供更有保障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合法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