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媛
[摘要]我國處于經濟結構調整階段,銀行信貸擴張、不良上升、流動性不足等問題凸顯,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可以把欠缺流動性的、未來有可預測收入的信貸資產重組,在市場上流通,盡快收回資金。它不僅能夠盤活資產、提高資金運用效率,還可以減少風險資產、滿足監管充足率要求。除此之外,隨著產品增多投資者有更多選擇機會,因此有序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 狀況與問題 對策建議
資產證券化作為全球金融市場一大創新,其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起源于美國,作為一種分散風險、提高流動性的創新模式,現已成為一種國際趨勢。我國有效展開信貸資產證券化后,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允許只要把握總量、規模可控可以適當有序地加大發行范圍、允許質量好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市場上流通、簡化發行流程、拓寬流通場所等,由此可見我國對于這個創新模式給予了高度重視。
一、當前資產證券化在金融市場中的發展現狀
(一)寬松政策推動信貸資產證券化迅速發展
從發行范圍看,自2005年以來國家頒布多項有關推動鼓勵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政策措施,范圍由開始的兩家銀行,逐步增加一些大型股份制銀行,目前已有27家銀行被允許進入發行信貸ABS的行列,我們國內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行范圍不斷擴展。從發行流程看,國家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行上市流程逐漸簡化,由雙重審批制轉化為“銀監會備案+央行注冊”制。獲得準許資格、發行過產品且能積極履行披露信息職責的相關機構可直接向央行申請注冊登記,極大簡化了流程、提高了參與機構積極性。
(二)發行總量擴充,基礎資產種類增多
在當前的金融市場環境下,我國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規模正在不斷擴充,從2005年至2013年,我國一共推出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28支,共1,018.18億元。其中2009年至2011年由于金融危機的審慎考慮而暫停發行。2014年至2016年10月末,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總量為247支,共9272.95億元,約為2005年至2013年的9.1倍。2016年全市場共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503只,總規模9013.82億元,發行數量為387只,截至2017年2月,我國全市場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總數為1028只,發行總額達2.09萬億元,現有存量余額為1.03萬億元,占債券市場余額比重為2.34%。同時,我國銀行信貸ABS產品的基礎資產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除了起步時的企業貸款和住房抵押貸款,現在還增加了專項貸款、汽車貸款、金融租賃、消費貸款、住房公積金等多個類型。與之前的情況相比較來看,傳統的企業貸款雖然仍占主要比重,但總體比重有所下降、入池資產類型增多。
二、當前金融市場下資產證券化發展中的問題
(一)基礎資產范圍相對狹窄
國際較成熟的信貸ABS市場,主要運用汽車、住房、信用卡這些標準化程度比較高的零售貸款作為基礎資產,利用其量大、結構簡單的優勢,使用數據分析,計算出比較穩定的違約概率,進而更好地對產品定價。目前我國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入池資產類型主要是企業貸款,其比重約達80%,該種類型存在集中程度高、單筆規模的真實定價困難的缺陷。發展最為成熟的起源國美國,早在2014年,作為信貸資產證券化資產入池資產的住房、汽車、信用卡等各種類型零售貸款,比重達總余額的89%。然而,我國金融機構為促進順利發行,很多都以質量好、等級高的信貸資產作為入池資產,不利于發揮盤活資金、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作用,雖然最近幾年來類型有所增加,但對公的企業貸款仍然占主要地位。
(二)信用評級體系不完善
建立良好的信用評級體系是信貸資產證券化健康有序發行、運行不可缺少的環節,而我國信用評級業務開展時間不長,公信力、權威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問題表現為:一是銀行信貸ABS信用評級制度建設相對落后、機構質量參差不齊,與美國三家具有百年歷史的評級機構相比水平較低,加上新機構的不斷涌現,面對競爭壓力使用級別競爭手段,不符合獨立性原則,導致信譽度不高;二是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信用評級技術和模式處在探索發展時期,缺乏高素質的隊伍建設,評級機構實踐經驗積累也有限,歷史數據量少、質量不高,模型基礎資產違約概率的設置有待進一步檢驗,容易發生模型風險;三是參與信貸ABS信用評級的相關機構準入標準和認可程序不明確,一些評級機構對不斷推陳出新的新產品缺乏前沿性技術儲備,一些則通過與外資合作掌握技術卻因擔心產權知識泄露沒有進行充分披露,這樣對評級質量、透明程度造成一定影響。
(三)二級市場產品流動性不足
當前,金融市場下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已進入“萬億”時代,然而也存在我們無法忽視的問題,二級市場的歷史成交額僅為130億元,達不到總發行規模的2%,可見二級市場的產品流動性明顯不足。
主要原因有:第一,投資者群體較單一,主要是以商業銀行為主,由于中小投資者對于這種創新產品缺乏有效的風險判斷,參與積極性不高,即產品主要還是在銀行體系內相互持有,流動范圍局限于銀行間市場,流動性較低,風險仍留在在體系內部循環,因此,這種創新工具降低成本、分散風險的關鍵優勢沒有得到有效充分發揮。第二,投資者往往考慮到試點階段信貸基礎資產質量良好、等級高的特點,通常傾向于將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持有至到期,或者進入市場后,由于產品的標準化程度較低,估值定價存在一定的困難,缺乏換手對象,只能被動地持有至到期。
(四)法律監管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第一,雖然我國證券化監管法律逐步完善,但基本屬于部門規定、條例辦法,未形成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監管專項立法,一旦某些條例在實際操作中與上位法不兼容,無法形成有效約束與監管,容易出現監管的真空。第二,我國現行狀況是央行為主導,多部門共同協作的監管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開展,但這種監管機制也存在比較明顯不足,監管的機構數量多,沒有明確的權限標準,由于利益的驅使,各部門之間可能會出現重疊監管,浪費監管的資源同時加重銀行發行的成本負擔。
三、當前我國資產證券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健全信貸資產證券化監管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
識別資產池信用風險需要充分了解信息,所以信息披露問題不容回避。第一,明確統一的信息披露內容,加快構建動態化、透明度高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時成立對其的評價機制,對盡職如實公布的機構進行激勵支持,提高發布內容的質量,降低信息不對稱概率。第二,權威機構搭建信息數據共享平臺,通過積累歷史證券化數據,系統地反饋資產歷史表現,使歷史情況有據可查,充分獲取資產池信息。第三,構建信貸ABS統一的登記結算中心,通過整合現行不同的結算機構交叉重疊的職能,提高交流溝通、信息整合度,減少流程、降低難度,從而提高信息披露效率,減少成本。
(二)完善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信用評級體系
我國信貸ABS評級行業的起步時間較短,行業規范、操作流程、隊伍建設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完善。建立信貸ABS良好信用評級體系,可在行業規范方面,政策引導和行業自律,放管相結合力。以良好行業模范為榜樣,使機構在競爭環境中避免道德風險、努力公正評級;建立科學的準入制度和違規處罰條款,對參與信貸ABS評級機構的資質進行動態管理,為優化利益沖突,要嚴格規范其從業范圍、執業規范和管理層任職范圍。
(三)穩步增加信貸資產證券化基礎資產類型
第一,是提高發起人的自律意識,在當前主要信息并沒有完全披露透明的情況下,發起人對于一項基礎資產的質量情況、是否存在風險應當是有較清晰了解的,因此,應該加強培養發起人自律精神,在進行信貸資產化時能夠加強對入池資產選擇的把關,有序合理的選擇合適的基礎資產。第二,積極開展個人零售類貸款證券化類型,從結構分布看,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類型雖已逐漸增多,然而一般企業貸款仍以74%的占比位居發行規模第一,其具有一定“先天不足”,而零售這種類型貸款小額、量大,信用分析相對簡單、標準,應充分利用以個人零售貸款為基礎資產的較好的分散性、同質性和結構簡單的優勢,構建不同檔次結構的、杠桿率較低且與基礎資產有更強對接性的產品,從而促進更好的違約統計和風險定價。
(四)加強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二級市場流動性
當前,需要豐富投資者結構,并對其進行適當的培養教育。發展機構投資者同時努力研究非機構投資者合理的準入門檻、交易途徑、參與模式,運用各種渠道多管齊下,宣傳信貸ABS的知識,提高投資者的認知度并且培養中小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提高風險警惕性,也要注意規范不良部分投資者的準入標準,保障投資者切身利益;根據證券化論壇中國專場上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證券化產品的濃厚興趣,在條件允許情況下,考慮靈活引入合格境外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