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程功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和網絡中斷的快速發展,物聯網是近幾年國內發展的重點,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第一個百年計劃最后沖刺階段的重點,把物聯網運用到農產品物流方面,是未來農業物流發展的重點,本文主要介紹物聯網本身以及分析農產品物流現階段在我國物流技術落后,信息發展不完善,將物聯網和農產品物流相結合,探索出新的農業物流發展的方向,使得農民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幫助農產品物流得到好的發展。
[關鍵詞]物聯網 RFID 農業物流
一、引言
農業物流是指以農業生產為核心而發生的一系列物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和與之有關的技術、組織、管理活動。當今,農業物流的發展在我國的情況依然是處于比較的水平,農業物流的落后使得農民的收入以及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得不到提高。為了能夠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很多從事農業物流的企業已經運用物聯網技術,幫助農業生產以及銷售獲得更多的效益。
二、物聯網技術簡介
(一)物聯網概念
物聯網技術就是使用紅外感應器、射頻識別、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將特定的物品與互聯網建立聯系,能夠進行信息交換,可以進行智能化的識別,物品定位,物品的跟蹤以及物品的監管的網絡系統。
農業物聯網架構模型為感知層、傳輸層與應用層3個層次。感知層大部分是由各種傳感器組成,感知層能夠對農產品進行跟蹤。網絡層在平時使用的互聯網基礎上,將感知層收集而來的各種產品的信息,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傳輸到應用層;同時,將應用層的控制命令傳輸到感知層,使感知層的相關設備采取相應動作。
(二)物聯網的應用
將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刻的融入于農業生產當中,物聯網成為實現兩化的重要工具。現如今,我國的農業物流的發展處于一個過渡階段,之前的物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會逐步發展成為現代物流,在這個過程中信息網絡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物聯網就是承擔這個重要的主要工具,和更發達的其他物流技術進行相融合建立完善的現代化的物流系統。當今時間,物聯網技術在我國的運用基本分布在農產品食品安全、農業信息的傳遞、農業進行智能化的控制等領域。
三、我國農業物流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物流信息平臺不健全
目前,在物流信息體系建設方面有較好的發展,很多地區都配備有網絡信息的傳輸,這些基礎設施的建立對農村物流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總體上講,我國的農業物流信息依舊落后于日本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另外,在鄉村信息網絡發展的不均衡,東部地區發展較好,西部地區相對落后,信息的共享農業的生產依然的得不到很好的體現。
(二)農產品物流主體發展不完善,供應鏈不連續
近幾年,我國的農產品物流主體有了一定成果的發展,但是綜合實力突出的企業依然不多。農產品物流主體數量很大,但基本是小個體,服務質量較低,能給獲得效益也是不高,在技術和經濟實力方面還是很欠缺,大部分是從事販銷的商販和各種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的流通環節很多增加了成本,也增多了物流的周期,造成嚴重浪費。
(三)專業化農產品物流設施缺失
農產品想要通過電子商務進行發展,冷鏈的發展、初級的加工以及真空包裝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我國,冷鏈的發展水平在農村方面較差,而農產品的初步加工如果在農產品的最初生產地,也是缺少一定的加工設施。
四、物聯網在農產品的應用
(一)農產品生產
從農產品生產的最初源頭,開始采集農產品的各種信息包括不管肥料信息,水產品和畜類的飼料信息,以及農產品種植或者養殖的時間信息,都可以使用電子標簽進行采集輸入食品安全數據庫中,對以后的食品安全進行數據的追溯。
(二)農產品加工和包裝
農產品進行生產的過程中收集的各種信息必須發送給供應鏈的下一個環節。供應鏈的下一個環節根據之前的信息對農產品進行分級,并進行合適的包裝,進行初步加工之前的供應鏈上一個環節的得來的信息,做成電子標簽進行流通傳遞。
(三)農產品運輸
物聯網農產品運輸環節的應用,主要是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監控、跟蹤以及在道口的檢查,RFID的應用幫助物流公司可以實現實時監控和跟蹤。業主在可以在互聯網上面查詢自己農產品的位置以及商品質量的情況,在農產品出現變質的情況可以確定供應鏈的誰來負責。
(四)農產品的銷售
物聯網在生鮮農產品的銷售中,使用RFID電子標簽,零售商可以查詢農產品的各項信息,可以有效控制商品庫存情況,做到庫存合理和變質農產品的有效處理。在終端,對農產品的供應量以及銷售情況進行實時監測,根據銷售情況進行預測確定進貨量,減少零售商的成本。
五、物聯網在農產品物流中的應用展望
當前,把物聯網技術應用到農產品物流中依然是開始階段,朝著微小化,可靠性高,更加節能,更好的適應環境,成本低,智能化的方向。計算機在農村越來越普及,智能手機更多的農民進行使用,這些方面都推進著物聯網在農業方面的發展。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時,農產品可以更好的管理,在商品的加工,運輸,倉儲以及信息加工可以進行一體化的跟蹤記錄。可以將農民,商戶以及消費者各個方面的信息進行綜合的處理,這就集成了一個完整的農產品的供應鏈系統。信息能夠貫穿商品從生產到銷售再到最后的消費者的手中,物流成本進一步的降低,物流設施進一步完善,也進一步提高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物聯網技術可以對商品進行追蹤溯源,這一點用到農產品上面,可以對食品安全保障,農產品的監督管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有著卓越的作用。對商品進行EPC編碼,可以對農產品生產的各個過程進行記錄,讓農產品這消費的過程中找到其生產地,也可以找到農產品的運輸過程。使得消費者完全看到農產品的生產過程,更放心的購買農產品。
六、總結
農業物聯網技術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需要,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將極大地促進農業信息化水平,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對于改變我國農產品物流相對落后的現狀和加快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限于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水平,物聯網技術在農產品物流中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還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