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前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基于已經取得的經驗和成果,貴陽提出建設“中國數谷”,積極打造大數據應用場景,發展數字經濟、推進現代治理,部署并構建大數據驅動經濟社會綜合發展的新格局,實現了又一次理念的躍升和實踐的升級。正如最新出版的《中國數谷》一書中描繪的“未來,中國數谷將依托大數據走廊建設,實現城市空間變革與創新,以‘百千萬’工程顛覆傳統產業、創新發展模式、重構經濟體系,以打造塊數據城市開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景象,開啟人類邁向共享社會的新征程。”“中國數谷”不僅為貴陽擘畫了一幅大數據發展升級版的宏偉藍圖,更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可供借鑒的“貴陽方案”。
貴州素有“公園省”之美譽,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奇觀絢麗多彩,自然風景與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交相輝映。但是,與這種大美不相稱的是,貴州又給世人呈現出“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分銀”的印象。美麗與貧困,必須面對;百姓富、生態美,必須解決。
對貴陽而言,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緊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步伐,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既是在整個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當好火車頭、發動機的現實要求,也是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戰略選擇、探索“雙贏”之路的現實選擇,更是實現后發趕超、綠色崛起的現實路徑。
貴州大數據發展戰略是一個世界級的戰略定位,貴州正在崛起成為中國大數據發展的代名詞。大數據發展的主戰場,貴陽已崛起成為當之無愧、當仁不讓的“中國數谷”。
塊數據理論是貴陽大數據創新發展的重大理論創新。塊數據理論的研究者們結合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探索數據時代的組織結構、經濟模式、社會治理與數據安全問題,創新性地提出了數據人假設、數據力與數據關系、激活數據學、主權區塊鏈、秩序互聯網、數字文明等新理論,對數權法的法理基礎和制度體系進行研究,構建出以“塊數據”為核心的理論體系。
在大數據實踐探索過程中,貴州率先為大數據立法進行探路,加快構建大數據生態,研究出臺一系列地方政策法規。大數據地方立法的先行先試,既是貴陽發展大數據的現實需要,也是引領中國大數據發展的創新試驗,在全國具有獨創性和示范性。
大數據標準化是大數據行業良性發展的基礎之一,推動數據標準化是數據價值得以充分釋放的基礎。加強大數據標準化研制,對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進程,加快技術與標準的相互融合,推動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和數據立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術創新試驗區,貴陽能夠為大促進數據資源匯聚、融通和應用,深挖大數據的政用、商用和民用價值,形成大數據全治理鏈、全產業鏈、全服務鏈。

貴陽以“數據鐵籠”“黨建紅云”“身份鏈”等為代表的治理科技品牌項目陸續建設運行,在推動地方政府治理體制由碎片化、模糊化轉向協同化、透明化,治理方法從簡單粗放轉變為科學決策治理模式,由靜態治理轉向動態治理,具有鮮明的數字邏輯特征。
貴陽正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全市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建設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核心區的重要方向,加快發展資源型、技術型、融合型、服務型“四型”數字經濟,構建數字流動新通道,釋放數據資源新價值,激發實體經濟新動能,培育數字應用新業態,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在中國大西南的貴州這片土地上,人們始終懷揣著生態夢,堅守著綠色的理念,在面臨工業文明時代要發展還是要生態的選擇時,這座城毅然地選擇了“綠色”。“綠”是這座城的命脈,已然融入了血液,成了一種信仰。
貴陽成就了王陽明,王陽明也成就了貴陽。由此,貴陽和“知行合一”結下了不解之緣,“知行合一”當之無愧地成了貴陽精神,而且這種精神指引并激勵著貴陽前行。當新一輪科技革命到來,大數據成為重要生產力,貴陽“知”道機遇到來了,于是,缺少眾多科技創新要素的貴陽開始“行”動了,“行”得是那樣干脆,而且義無反顧。
貴陽把“知行合一”的陽明文化融入創新驅動發展的行動中,以文化自信堅定發展自信,造就了中國數谷的綠色崛起。以“海納百川”的容人胸懷,促進文化的開放、交流、融合與創新,為中國數谷拓展創新之“源”,深植創新之“根”,帶來無限的可能與希望。

通過“百千萬”工程,中國數谷將以百個場景驅動與萬個主體創新“兩只手”,促進大數據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顛覆傳統產業、創新發展模式、重構經濟體系,以新經濟培育新動能,釋放更大創新力與競爭力,推動中國數谷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塊數據城市是基于塊數據理論模型所架構的新的城市形態。未來,中國數谷這座塊數據城市將成為有溫度的城市,它是共享的、創新的、綠色的、智慧的、文明的,人人遵紀誠信,人人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