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琴
【摘要】對外貿易是我國開放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現階段的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國對外貿易的內外環境與先前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中存在很多問題,同時還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對外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經濟轉型 中外對外貿易 經濟發展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世界經濟都進入了大調整、大變革時期,在這次危機中我國發現了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開展經濟轉型升級,來為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對外貿易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同時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對外貿易也在不斷的深入發展。
1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發展歷程
對外貿易是我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的手段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對外貿易對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我國外貿易出口表現出“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特點。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而且我國很多行業和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也越來越強,如全球70%的紡織品都來自中國。對外貿易分為進口和出口,我國的加工貿易出口是我國對外貿易的最主要貿易方式,但由于加工貿易出口的效益不高,同時隨著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的異軍突起,對我國傳統的貿易加工出口產生致命的打擊,而且我國還在一味的追求對外貿易的擴大出口,但很少考慮到環境保護和資源消耗等方面,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進而造成對外貿易的發展后勁明星不足。
我國的多外貿易經歷了封閉條件下的進口替代戰略、開發條件下的進口替代戰略、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結合戰略以及出口導向戰略。自我國加入WTO之后,我國的對外貿易呈告訴增長態勢,并形成了出口導向戰略,隨著對外貿易的推進,我國形成了全方位、多領域、多形式的格局,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出口國,我國國際經濟地位得到提升。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具體歷程如下:
首先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實行的對外貿易管制和保護貿易政策,但當時的我國經濟非常落后,并與世界的聯系極少,此時的對外貿易是一種封閉內向性的發展模式,主要是進口代替戰略,當時的對外貿易政策是為了維護國家獨立自主,并為抗戰后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保證。
其次是改革開放初期,即1978年改革開放到20世界80年代后期,我國對外貿體制進行了改革,實行改革開放條件下的進口替代戰略。一方面持續保持高的關稅水平和外匯管制,保護本國經濟市場;另一方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強我國的經濟建設,通過此次的對外貿易改革,增強了我國的工業實力,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再次是改革開放的中期,即1988年到20世紀,由于原來的進口替代的對外貿易,不利于國內產品參與國際競爭,這也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的發展,我國于80年代后期注重對外貿易的出口效益,并將進口與出口向結合,并鼓勵我國沿海地區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這是一種有選擇性的保護政策。
再次是從20世界開始至今,我國實施的出口導向戰略。我國利用出口導向將本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廉價勞動力出口,有利于我國開拓國際市場,同時還可以擴大我國的就業機會,維護社會的穩定,提高國民的收入,出口導向還可以促使我國的外貿企業參與到國際競爭中,通過競爭促使我國企業的創新發展,最終實現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實力,也有利于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完善。
2經濟轉型中對外貿易模式發展的必要性
2.1我國對外發展模式急需調整
目前我國總共進行了三次對外貿易戰略調整,雖然經過調整我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但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我國的經濟發展呈現區域化的不平衡,呈現“東快西慢”發展特點,我國東部以及沿海地區憑借地理和環境的優勢,并在國家政策制度支持下其對外貿易快速發展,而西部國家的對外貿易仍處于低位徘徊。二是我國三產比例差異較大,目前我國第二產業展國民生產總值比例較高,近年來第三產業所占國民生產總值比例有所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三是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嚴重依賴于能源、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同時我國的科技、創新等投入少創效低。所以隨著經濟的發展,應對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對外貿易應該與之適應的做出調整。
2.2對外發展方式由被動轉向主動
隨著金融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全球經濟的市場在時刻發生著變化,我國需要面對在新的經濟市場形勢下,進一步推動我國對外貿易,并讓其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全球經濟一體化,導致全球經濟競爭加強,我國的對外貿易會與更多地國家發生貿易摩擦,而且激烈的國際競爭,也會導致對外貿易的比較利益減少,就我國的國際貿易處于地段的制造業和加工業,缺乏中高端的貿易產品,所以我國急需通過經濟轉型來實現我國的對外貿易升級,與此同時,國際間的貿易不平衡問題更加突出,因此我國能應對對外貿易發展方式向著主動、均衡的方向發展,調整對外貿易模式
2.3對外貿易轉需經濟結構轉變
現在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國家,但我國資源的利用、商品的等級、企業的層次等于發達國家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對于出口的產品,我國多以低端的制造業和加工業為主,缺乏高技術含量的、自主知識產權的出口產品,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不足,正是由于缺乏高科技含量等的出口產品,使得中高端的對外貿易我們國家不具備競爭力,同時我國企業自身內部的協調能力欠缺。基于以上原因,我國急需對經濟結構進行轉變調整,這樣才能促進我國出口產品的提升,進一步加強國際競爭了,使我國向經濟強國邁進。
3經濟轉型過程中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
3.1進出口產品結構急需優化
我國的出口商品的結構經過不斷的貿易戰略調整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就我國出口商品中的工業制成品仍占有過高比重,對外貿易存在量大利薄的現象,而在對外貿易出口的商品多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這些是以價格優勢作為競爭條件,當價格過低,可能造成利潤減少。對于進口商品結構,我國對高科技密集型產品進口增加,這些商品價值始終處于高位,不利于我國貿易活動進一步的開展。
3.2外資企業占外貿主體比重過高。
在我國的對外貿易主題主要是中外資企業,我國國資企業雖然在外貿中的比例所以提升,但規模仍然偏小,且對外貿易仍是進行加工,利潤有限,我國的國內企業在國際經濟市場處于低位。
3.3我國出口貿易方式不合理。
近年來我國的加工貿易出口比例有所下降,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的諸多環節仍存在很多問題,我國出口的產品科技含量低,我國在國際分工處于低位,我國產業之間的聯系不緊密,貿易結構不合理,都影響了我國的經濟增長。
3.4我國對外貿易國際相對集中
我國對外貿易伙伴相對集中,說明我國對外貿的依賴程度過高,當與這些國家發展貿易摩擦時,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的發展是不利的,而且高度依賴的外貿國家的經濟變化,會導致我過國民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我國應積極創新發展,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進一步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
4對外貿易發展的策略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應充分發揮對外貿易對經濟的作用,我國需要根據新的經濟形勢下,充分發展對外貿易新策略,進而促進我國的經濟持續增長。具體策略如下:
一是保持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進出口的均衡發展。我國要不段的擴大出口,通過出口來帶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對于貨物貿易出口,應保持企業退稅、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政策,并對外貨物進口,需要針對我國資源的缺口開展,并積極引進技術和經驗。對于服務貿易來說,我國應大力發展服務外貿,提高我國第三產業的國民總值比重,并鼓勵并大力發展新型服務領域,積極搶占經濟市場份額,增強我國在新興領域的競爭力,并實現服務業的國際化。
二是協調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發展。在對外貿易發展中,應充分發揮服務貿易的地位,不斷提高服務貿易的比重,改善我國對外貿易的形式,并正確在新興的服務貿易中搶占國家分工價值鏈條中的高位。同時還需要開展國內外需求的調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定要注重我國內外的需求,為使國內經濟均衡發展,必須達到協調一致發展。
5結束語
在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對外貿易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來進一步實現國民經濟增長,針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應積極保證對外貿易中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均衡,并協調而這的發展,同時還應結合國內外需求,達到對外貿易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