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藝婷
【摘要】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整體經濟正在快速發展,其中包括金融發展、企業的投融資規模的不斷擴大、貿易開放程度逐步加大。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匯率制度的改革和發展對其金融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匯率制度隨著經濟的發展呈現的不同特征,最后進一步總結出我國匯率制度的改革發展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匯率制度 雙重匯率 單一匯率
一、前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加深,我國經濟的發展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金融業的快速發展、部分中小投資企業的規模逐步擴大、我國的對外貿易的開放程度的加大等方面。這些變化與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關系緊密,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發展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在改革的過程中,其逐步以市場化為中心進行改革。窩工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歷程包括以下三個歷程,分別是雙重匯率制度、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參考一攬子貨幣為基礎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本文主要分析這三個匯率制度的特征,并進一步總結出我國匯率制度改革的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作用。
二、雙重匯率制度特征分析
我國雙重匯率制度的實施是從改革開放時期開始的。我國改革開放以后,經濟體制處于轉軌時期,由計劃經濟體制向以市場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雙重匯率制度是在以鼓勵出口、實行“出口”導向戰略的基礎上建立并實施的,用以充分發揮匯率對市場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我國的雙重匯率制度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官方匯率與貿易結算匯率共存階段;第為階段是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共存階段,這兩個階段各自有其特點。
官方匯率與貿易結算匯率共存階段是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時期建立的雙重匯率制度,其目的是為了適應外貿體制改革,增強出口企業的積極性,并逐步放開對外匯的配額限制。1979年開始實行流程辦法以來,匯率制度實行改革,除了公布人民幣匯率官方牌價外,還進一步制定了貿易內部結算價格,用以貿易進出口和從屬費用的結算。
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共存是在1985年正式取消了貿易內部結算價格之后實施的雙重匯率制度。在此階段,外匯調節價格基本上是由市場力量決定,并同時隨著市場的供求變動了發生相應的波動。外匯調價價格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整體的宏觀經濟運行和國際收支變動的重要信號,同時也為經濟體制進一步改革創造了較好的條件。
三、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特征分析
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實施是改革深入、社會經濟發展、國際經濟交往逐漸密切的必然結果。其匯率改革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是自1994年1月1日起,實現匯率并軌,并確立以市場供求為中心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第二是創建銀行間同業外匯市場;第三是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由于我國在1994年前后,貿易出口產品的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導致企業外匯儲備多而官方外匯儲備少。市場化是自1994年之后的匯率制度的特征,所以為了進一步穩定人民幣匯率,實施了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四、參考一籃子貨幣為基礎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特征分析
自1994年匯率并軌之后,實行了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種制度實際上是長期盯住美元,并且使其在市場的供求狀況下波動。這種制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使得人民幣的匯率過于剛性,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滿足國內外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2005年我國公布了匯率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為主動性、可控性以及漸進性,同時也公布了人民幣以市場供求為中心,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主動性是指根據我國目前的改革和發展現狀,進一步決定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具體內容和改革方式。可控性是指匯率的變化要在宏觀可控的條件下實施,主要是為了避免經濟出現大幅度的波動。漸進性是指根據目前的發展狀況,穩步實施匯率政策。匯率改革的總的方針是完善匯率機制改革,使得匯率在合理的均衡的水平上維持穩定。2010年我國有進一步決定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目的是為了增加人民幣的匯率彈性。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資源的合理有效地配置,進而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
五、總結
匯率制度的改革需要在以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和時代背景的前提之下進行的改革。隨著時代背景的變化,匯率機制同時發生變化。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增長也較為顯著,經濟發展速度也在進一步加快。我國匯率制度的改革的逐步穩進,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崔艷.關于人民幣匯改的利弊思考[J].圖書情報導刊, 2007,17(19):160-161.
[2]季剛.金融危機下人民幣匯率走勢及原因的探討[J].全國流通經濟,2009(4):53-54.
[3]王飛鵬.我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