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胡兆勇 劉惠娜
摘 要:為提高醫學生學習心電圖的興趣,文章顛覆了以往心電圖教學先完成理論課再開始實驗課的教學模式,提出先開始三學時的心電圖實踐操作課,讓學生做出自己的心電圖圖紙,然后開始理論課的教學。在心電圖原理及正常、異常心電圖教學時,文章應用工具制作形象生動的心電向量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心電圖波形的產生,運用臨床病例及適當的比喻以及心電圖知識競賽提高學生學習心電圖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心電圖知識,達到提高心電圖教學質量的目標。
關鍵詞:心電圖實踐操作課;心電向量;臨床病例
中圖分類號:G642;R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5-02
《診斷學基礎》是基礎醫學聯系臨床的重要橋梁部分,而心電圖更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在臨床上,心電圖已普遍應用到各級醫院,是每一個臨床醫生都應熟悉并掌握的一項知識及技能。因此在本科階段,要求學生掌握正常心電圖及識別常見的異常心電圖。在心電圖教學方面,提高心電圖的教學效果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學生普遍反映心電圖知識枯燥乏味、抽象難懂、需要死記硬背,往往在教師十二個課時授課后,學生依然無法獨立完成心電圖的判讀及分析,在學習內科心律失常時更是將心電圖知識拋之腦后[2]。心電圖理論教學乃診斷學教學中的最大難點,目前國內出現了很多心電圖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基于前輩們的教學方法改革和自身教學經驗及思考,筆者提出了幾點新穎的見解。
一、先開始三學時心電圖實驗課再開啟理論課
以往心電圖教學模式都是先開始理論課,理論課結束時才進入實踐課。學生在進入實驗課時,理論的心電圖知識已忘記一部分。在上心電圖理論大課時,學生因為對心電圖沒有概念,沒有實際體會,便沒有興趣去記憶復雜抽象的心電圖知識,即使勉強死記診斷依據,在實驗課時面對心電圖圖形分析,表現出的閱圖能力差[3]。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首先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心電圖的興趣,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求知欲,有好奇的探索欲。因此提出顛覆性的改革方法,讓學生先開始心電圖實驗操作課,告訴學生心電圖機的操作方法,及心電圖產生的大概原理,然后讓每人做出對方的心電圖。當每個學生拿到自己的心電圖時,最想知道正常還是異常,但是不會分析,于是有迫切求知的欲望,這時我們開啟心電圖理論課。
二、心電圖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改進
1. 關于心電圖原理中心電向量的教學方法
當學生學會操作心電圖機,拿到自己的心電圖,會想知道心電圖產生的原理。心電圖原理中,最難的就是心電向量。有不少學者在心電圖教學中花大量時間來闡述心電向量[4],但也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干脆去掉心電向量,直接講述心電圖知識[5],筆者認為心電向量知識雖是了解內容,不在考綱內,不作為重點內容,但是對于理解心電圖至關重要。因為心電向量投影到每個導聯上產生心電圖波形,只有理解心電向量,才能明白每個導聯上心電圖波形的方向和波形。而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心房心室除極形成很多方向各異、大小各異的向量,將心電向量的頂點連接成心電向量環,然后將心電向量環第一次投影到額面、橫截面、冠狀面,再二次投影到每個導聯上,便得到每個導聯上的心房心室除極波形。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往往覺得兩次投影過于抽象,難以理解,老師講課不夠生動具體形象化。
為此,筆者發現一種靈活的教學方法,通過買來數根扭扭棒(可隨意扭動方向和變動長短)來制作成心電向量。比如,右房除極形成一個向右下的綜合向量,我們用紅色的扭扭棒表示;右房和左房共同除極形成較小的向下的一個綜合向量,用較短的綠色的扭扭棒表示;左房除極形成最大的左前下的一個綜合向量,用最長的白色的扭扭棒表示。那么三根扭扭棒就分別代替了心房除極形成的三個最主要的向量。把三根扭扭棒放在黑板上提前畫好的導聯軸圖上,三根扭扭棒在每個導聯軸上投影形成心房除極P波,I 、II、AVF導聯的方向與三根扭扭棒的方向(即心房除極的方向)一致,那么I 、II、AVF上的P波方向為正,學生可以依次類推其他導聯上P波、QRS波的方向,而不需要死記硬背。這樣避免了兩次空間投影的復雜抽象感,用扭扭棒形象生動具體地幫助學生理解心電向量、心電圖產生的原理。筆者在2015級中醫專業學生用了傳統的心電向量教學方法,在2016級中西結合專業學生中用了如上新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反饋,學生更樂于接受新的教學方法。
2.關于異常心電圖的教學方法
(1)學生沒有進入臨床,沒有意識到異常心電圖的重要性,也難以理解復雜深奧的異常心電圖產生原理,這時,教師可用臨床病例以及比喻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理解。
比如講“心肌梗死”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將一個鮮活的心肌梗死病例展現給學生,再讓學生學習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講“房室傳導阻滯”時,教師可問學生:“一個病人因突發暈厥數秒鐘來到急診科,心電圖顯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心律40次/分,請問應該如何處理?”學生會用書上的原話回答上起搏器。而事實上,上起搏器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之前,病人癥狀重,可給予一定劑量的阿托品。那么這個臨床故事就包含了房室傳導阻滯心電圖圖形的判讀,以及房室傳導阻滯的臨床意義和治療。如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啟發學生思考,訓練其臨床思維。講到“期前收縮”時,房早可分為正常下傳、差異性傳導、未下傳三種。房早下傳的情況取決于心室處于靜息、相對不應期、絕對不應期的哪一種狀態。這樣枯燥的宣講,會讓學生覺得乏味、容易忘記。筆者認為,可用比喻,把心室的絕對不應期比喻成女孩子明確拒絕男孩子的表白,而相對不應期比喻成女孩子既不答應也不拒絕,最后靜息期比喻成女孩子的完全接受。這樣可幫助學生理解,加深學生印象,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2)異常心電圖種類繁多,除了生動的比喻和貼切的臨床案例,還需要反復閱讀心電圖。筆者在心電圖理論課結束時,給班上學生組織了心電圖圖形判讀搶答競賽。PPT準備了幾十張涵蓋所有類型心電圖的圖形,進行測驗。這樣教師可知道學生掌握心電圖情況,學生自己也可發現不足之處,在后面的心電圖實驗課也能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
三、教學總結
心電圖知識一直是診斷學的重點,也是最大的難點。學生覺得心電圖難學,部分教師覺得心電圖難教,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筆者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先上實踐操作課,再上理論課,激發學生求學的積極性。在心電原理方面,借助工具制造鮮活生動的心電向量幫助學生理解心電原理。在分析心電圖時,更是恰當地運用病例及比喻以及心電圖知識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深奧的理論知識。相信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和參與,心電圖教學會取得長足進步。
參考文獻:
[1]謝來燕,楊 迅,孟凡冬.《心電圖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體會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6):150-151.
[2]張英杰,劉仁光,蕭 鴻.研究生臨床心電學教學考核方法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9,8(3):258-259.
[3]李 玫,李蓓蕾,張家友,等.心電圖教學現狀分析及信息化心電圖教學與考核題庫的構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7):76-77,79.
[4]鄭河源,羅建遠.心電圖教學中的釋疑技巧教改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5(11):53-54.
[5]傅 強,李志梁,李曉丹,等.應用歷史和立體幾何知識輔助心電圖教學[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08(6):83-8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