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再紅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2
手術室病人的保溫問題已受到廣泛重視 ,特別是大量輸 注低溫液體或快速輸注大量冷藏庫血。由于病人低體溫可造 成血流動力學改變、誘發并發癥 、延緩傷口愈合 ,甚至危及生 命,必須加以重視。作為手術室護士應該掌握預防術中病人低 體溫的護理措施。
1 術中病人低體溫的常見原因
①手術中室內溫度過低,致使病人過度散熱;②手術野皮 膚消毒,導致身體過多暴露;使用易揮發消毒劑(如乙醇 ),增 加了機體的蒸發散熱;③靜脈輸注大量冷藏的庫血和液體 ;④ 術中長時間開放體腔(如開腹手術)使體內的熱量通過切口不 斷蒸發、流失;⑤沖洗體腔的液體溫度過低,沖洗時帶走大量 熱量;⑥全身麻醉抑制了調節中樞對體溫的正常調節功能 ;⑦ 組織灌注不足等。
2 常用液體加溫的方法與特點
臨床上常用的液體加溫方法有水浴加溫 、溫箱加溫 、輸液 管加溫等。
2.1 水浴加溫:容器內盛 37°C左右的溫水,將液體浸泡其中。優點 是方便迅速,經濟實惠,成本低。缺點是加溫不均勻,保溫效果差。
2.2 恒溫箱加溫 :將恒溫箱溫度調至 38℃左右 ,液體放置在恒 溫箱中持續加溫。加溫時要保持恒溫箱性能穩定,箱內中溫度 要適中不能使液體溫度長時間超過 39℃;箱內的液體量不能 太多 ,加溫時間在 6h內為宜 ;使用箱內液體要按照放人 的先 后順序依次使用。優點是加溫過程穩定不會產生氣泡,安全性 好。缺點:①加溫時間長,緊急輸液不可用;②加溫時無法準確 控制被加溫液體的溫度;③加溫不均勻不同步,且長時間放置 先熱的部分容易引起液體變質;④保溫效果差,離開恒溫箱后 液體熱量不斷散失 ,輸液時常有先熱后涼的情況。
2.3 輸液管加溫:輸液時將特定的一次性輸液管有序纏繞在輸 液加溫儀上,將加溫儀的溫度設定在 37°C~41°C的合理范圍 內,通過熱量交換持續加溫輸液管內流動的液體,達到保溫的 效果。優點是:①可即時加溫,不受液體初始溫度的影響,且加 溫速度快,可用于緊急輸液;②加溫均勻,可保持液體溫度穩 定;③可有效保持溫度在輸入身體時匣定,不會有先熱后涼的 情況。缺點:①加溫過程中會產生氣泡,存在一定的危險;②加 溫輸液道成本高,會加重病人的經濟負擔。
3 液體加溫輸注的幾個問題
3.1 常規輸液不加溫 ,大量輸液或輸注庫存血應該加溫:用于 庫血血漿及血漿制品加溫器,溫度調節不能高于 37℃。
3.2 結合輸液的成分綜合考慮是否適合加溫:雖有報道稱液體 的溫度保持在37°C左右不會改變藥物成分,液體使用是安全 可靠的,但并非所有液體都適合加溫 ,如青霉素、維生素 c等 不可加溫。青霉素要冷藏保存 ,在室溫的環境中是不穩定的, 青霉素在 30°C左右的環境中放置 24h就會導致青霉烯酸含量 增加,使青霉素變質;維生素 c屬酸性,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加 溫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 ,在堿性條件下更易被氧化為已糖 衍生物,影響藥效或發生藥物相互作用反應。
3.3 代血漿不加溫輸入 :膠體液在常溫下或 25°C保存 ,加溫超 過 25℃會發生性質改變 。
3.4 采用輸液管加溫時,可將加溫儀的溫度設定在 39.5℃左右: 因為加溫器的溫度通過輸液管傳熱給液體,會有溫度梯度,且 液體輸入人體還要經過一段未加溫輸液管也會有少量熱量散失。
3.5 對出血性疾病和高熱病人應慎用加溫液體,防止加重病情。
4 預防術中低體溫的護理措施
4.1 術前預保溫 :接送病人用的車 、床面及蓋被要預先加溫。
4.2 調節適宜的室溫 :病人進手術問前 lh室溫應調至 24— 26℃,術中手術問溫度保持在 22℃~24℃。
4.3 術中盡可能減少病人暴露,非手術部位注意覆蓋保暖,并 保持體表覆蓋物的干燥 ,包括手術鋪 巾及衣服。
4.4 輸注液及沖洗液宜加溫至 34℃~37℃。
4.5 正確使用安全有效的保溫儀器設備 (如充氣式加溫毯、變 溫水床等)。
4.6 術畢用溫水墊擦拭傷口周圍的血跡及污跡 ,及時給病人穿 衣和蓋被。
4.7 維持復蘇室環境適當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