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波市從事農作物種植業的經營戶有44萬戶,糧食種植面積13.4萬hm2,主要農作物為水稻,種植面積7.3萬多hm2,特色產業有茶葉、果蔬、苗木、花卉、藥材、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等。2009年開始,寧波市大力培育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等農機社會化生產服務組織,開展農機專業合作社規范提質行動。目前,全市有343家農機專業合作社,32家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209家農機維修網點,970個水稻育秧中心,124家烘干中心,18家區域性農機化綜合服務中心,17家農機作業服務公司,5家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全市已建成寧波市系統示范社154家,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6家,成功創建浙江省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37家。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89.4%?!拔逵小毙停ㄓ型晟频幕A設施、良好的運行機制、健全的財務制度、較大的服務規模、顯著的綜合效益)農機專業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已成為寧波市農業生產機械化、社會化、專業化、智能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全市農業領域“機器換人”的重要載體,促進全市農業發展進入機械化新階段。2017年,寧波市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2個,浙江省農業領域“機器換人”示范縣2個(也是當年浙江省創建成功的僅有的2個縣)、示范鄉鎮(園區)9個、示范基地25個,創建數量和創建質量遙遙領先。同時配套創建智慧農機裝備應用示范基地26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點13個。
目前全市有343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平均每個涉農鄉鎮3家,共有社員5 670余人,合作社年度總收入達8億多元,年農機化服務收入7.34億元,農機化服務收入占農機專業合作社收入的92%。擁有34.7萬m2機庫、烘干中心及各類配套基礎設施。合作社入社經營和承包流轉土地3.33萬余hm2,成為既提供農機作業服務又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 “雙主體”。同時著眼于發展大農機、服務大農業,合作社在不同領域、不同環節拓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新方式,農機社會化服務已從糧食產業,逐步擴展到林特花卉、蔬果業、畜禽養殖、水產漁業、農產品加工銷售等領域。
寧波市農機合作社組成有三大類:農機共同使用的自我服務型、農機共同經營的社會化服務型、自我服務和共同經營兼有的綜合服務型?,F實中,以后者居多,這類合作社通常既為社員服務,又為非社員服務,還開展跨區作業。在創建模式上,有鄉鎮農機部門、村集體等基層組織和農戶協作創辦型,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協作創辦型,農機大戶和種田大戶聯合創建型,農機大戶相互聯合創建型等多種創建模式。在經營方式上,有“土地托管”“全程服務”“菜單服務”“承包服務”“跨區服務”“加工服務”“電商平臺”等多種經營服務方式。全市343家農機專業合作社中,糧食產業類220家,特色產業類123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有效保障糧食產業機械化、規?;l展的同時,也加速推進全市特色農業的精良化裝備、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營銷服務。
寧波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嚴格按照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組建,全部經工商注冊登記,章程明確,制度齊全。農機專業合作社還實行了“六統一”管理,即統一停放保管、統一指揮調度、統一作業質量、統一收費標準、統一油料供應、統一維修保養,探索按作業量分配的績效考評辦法。2009年實施了農機專業合作社培育發展提質工程,強調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數量與質量、規模與效益的統一。目前,全市已創建市級以上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累計154家,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18家,32家合作社被評為寧波市糧食生產先進服務組織。寧波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已從數量增長階段進入質量提升時期。
寧波市農機合作社通過托管、流轉、全程機械化服務等方式,快速推進規?;鳂I、集約化經營。目前全市經營服務面積333.3 hm2以上的合作社132家,占220家糧食生產農機專業合作社的60%。不少合作社經營領域還從單一的糧食生產向產后烘干、加工、銷售、農資供應及其他特色產業領域滲透,實現了從育種、生產到加工、銷售的完整產供銷一體化服務鏈。有的合作社還有自己的品牌商標,如余姚上塘合作社的“知超”香米、田螺山的 “月光”米、康綠合作社的“寧余”有機蔬菜、慈溪云鑫合作社的“齡飛”獺兔等。
為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農業生產服務中的作用,突破全程機械化作業中的育秧瓶頸、烘干難題,進一步提高服務組織的服務范圍和服務能力,寧波市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載體,開展區域性育秧、烘干等專項服務中心和綜合服務中心建設。
機插秧關鍵是育秧,針對“倒春寒”天氣、育秧取土難、一家一戶育秧難、育秧質量低等瓶頸問題,寧波市在重點產糧鄉鎮、村,開展了以農機合作組織、種糧大戶為對象的區域性育秧中心建設。推進工廠化育秧、規?;恚行平饬藱C插育秧環節的技術瓶頸。目前已建設季供秧能力33.3 hm2以上的規?;碇行?70個和工廠化育秧中心85個,規?;碚?5%以上。育秧瓶頸的突破,推動了全市水稻機械化栽植面積的快速增加,水稻機插面積近4.67萬 hm2,機械化栽植面積超過5.07萬 hm2,機械化栽植率近65%,在全省率先進入水稻栽植以機插為主的新階段。
糧食收獲季節遭遇梅雨季連綿陰雨、臺風等惡劣天氣,成為糧食安全生產的重大隱患。2010年寧波市政府出臺了加快推進全市糧食烘干機械化的意見,開展了以水稻種植布局為基礎、以農機合作組織為對象、以糧食生產功能區機械化烘干為重點的糧食烘干中心建設工作。目前寧波市已建糧食烘干中心124家,糧食烘干機1 467臺,有燃煤型、燃油型、生物質燃料型等,批次烘干能力達17 044 t,糧食烘干率達75%。如2015年的秋收冬種期間,寧波市出現一個月斷斷續續下雨24天的惡劣天氣,如果沒有強大的烘干保障能力,就會出現豐產不豐收的現象。
寧波市整合農機合作組織資源,開展了區域性農機化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具體內容就是“一化三中心”,一化即“規范化”,三中心即“推廣培訓中心、服務維修中心、烘干加工中心”。已建成的18家區域性農機化綜合服務中心,輻射范圍廣,服務面積大,產業鏈條長,涵蓋產前、產中、產后機械化作業全過程,成為區域內農機作業服務的主力軍。同時區域性農機化綜合服務中心也成為全市農機部門推廣農機化新技術和新機具、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開展農機安全監理業務、提高機藝融合水平和智慧農機水平的新載體,農機管理和服務功能得到延伸和補充。
2014年6月開始,寧波市先后對17家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農機作業服務公司。作業服務公司的成立,優化了農機資源配置,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提升了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和規?;a作業能力,促進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農機社會化服務從松散型向緊密型跨越,實現了農機社會化服務從合作社向公司制這一更高形態發展。
在農機專業合作社基礎上,進行股份制改革,按照股份制公司要求注冊成立,注冊資金和參股資金均按照股份比例由股東現金入股和農機具評估入股組成,股權清晰。公司制改革優化了運營機制,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實行總經理負責制,下設機械作業、農機維修、農產品加工及農資銷售等職能服務班組,設置專職財務部門。管理上實行“五統一”,即統一作業安排、統一機械調度、統一油料供應、統一維修保養、統一質量標準。農機作業服務公司職責明確,服務規范,收費合理。
作業公司擁有的農機具以大中型、高性能為主,農機裝備“高、新、全、?!?,同時公司將土地、勞動力、資金、裝備、技術、信息、人才等要素優化整合,既提高了農機作業效率,又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業生產專業化、標準化、規?;⒓s化。農機具使用時間從每年1季,提高到每年3季,年使用效率提高到3倍;單季作業量比平均水平提高1倍以上,如余姚市田螺山農機作業服務公司在成立前(合作社期間)平均單機作業量為14.3 hm2,公司成立后,對原社員機具進行收購、盤活,擁有機械73臺,服務面積5 000 hm2,平均單機服務面積68.5 hm2,是成立前的4.8倍。
農機作業公司具有人、財、物、機、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其生產作業服務靈活度更大,能力更強,效益更好。其經營服務拓展迅速,作業半徑大、輻射能力強。如鄞州與時農機作業服務公司僅成立半年后,其作業服務區域迅速從1個洞橋鎮擴展到洞橋、鄞江、集士港、橫街和高橋等5個鄉鎮,作業服務面積從406.7 hm2擴展到3 666.7 hm2,整整是成立前的9倍。規模化的作業服務也為公司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較明顯的社會效益,如田螺山農機作業公司將機耕機收收費從1 500元/hm2降低到1 050元/hm2,開溝從900元/hm2降低到675元/hm2,既為廣大農戶省本增效,又為公司爭取到了大量作業訂單。
寧波市高度重視并大力培育農機專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每年投入5 000多萬元市級扶持資金,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形成比較完善的農機綜合扶持政策體系。一是開展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提質工程。2009年起對達到系統示范、市級示范的農機合作社給予3~5萬元獎勵。從2018年開始,按照市財政整合資金,扶優、扶強、扶大、扶全的要求,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達到創建標準的農機專業服務組織,給予市級示范社每個6萬元,區域中心每個10萬元,服務公司每個10萬元,功能培育每個5萬元、10萬元、20萬元的扶持獎勵,給予5家(含)以上合作社組建的聯合社一次性獎勵5萬元。二是實施了農機購置累加補貼。對合作社購置烘干機、收割機、插秧機、育秧流水線、無人植保飛機等農機裝備,在中央補貼資金的基礎上,烘干機給予1/2的累加補貼,其余給予1/3的累加補貼,多旋翼植保飛機每臺2萬元、單旋翼每臺3萬元的補貼。三是對“機器換人”等示范創建實施以獎代補舉措。從2017年開始。計劃利用3年時間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7個以上,每個縣獎補10萬元;創建省“機器換人”示范縣3個以上,每個縣獎補50萬元;創建“機器換人”示范鄉鎮(園區)19個以上,每個鄉鎮獎補15萬元;創建“機器換人”示范基地53個以上,每個基地獎補4萬元。同時,還計劃創建70個以上浙江省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這些創建主體都是農機專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最后的獎補資金也基本補到主體,所以通過創建活動促進農機合作社等主體的發展壯大,提升主體的質量規模。四是通過主要農作物(水稻)和特色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推動農機服務主體發展。寧波市每年都安排市級專項資金開展示范項目創建,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面積333.3 hm2,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90%以上,機械植保、秸稈處理還田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的,每個項目獎補8萬元;示范面積達666.7 hm2的獎補15萬元。特色產業示范項目,如玉米、毛豆、蔬菜、榨菜等達到示范面積和綜合機械化水平要求的,每個獎補20萬~40萬元不等。
農機專業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往哪里發展、如何發展、發展多少、發展成什么樣等,離不開政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需要政府的扶持和規范,更需要服務組織的自我努力和拓展,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目前的農機專業服務組織領頭人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種田經驗豐富、經營踏實穩妥、創新開拓欠缺的農民,其知識和能力與現代農業發展所需要的生產機械化、營銷信息化、管理網絡化和所要具備的合作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條件因素有極大的差距,因此政府要將培養的農業農機農技等專業人才向農機合作社等農業生產服務組織輸送,要給這些大學生創造安身安心農業生產服務組織的條件,合作社等農機生產服務組織也要積極培養更多的“農二代”“糧二代”。
針對服務組織缺法律知識、缺管理技能、缺維修技術、缺啟動資金等情況,職能管理部門要加大培訓力度,邀請專家免費開展政策法規、經營管理、農機新技術、新農藝、農機維修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引導其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作業信息服務,出臺獎補、稅收、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斷加大政府幫扶力度;同時,農機服務組織也要善學習、肯鉆研,克服守舊思想,要有發展的思想、拓展的雄心和提升的愿望,不斷提高自我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