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嫻 曾凌靜
摘 要:近幾年,職業技能競賽的興起引領著職業教育的創新與改革,職業技能大賽對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影響不容忽視。文章以《手機應用開發》課程為例,分析了該課程教學上存在的問題,如課程目標定位過高、課程內容滯后、實踐知識點關聯性不強、教學模式單一等。探討基于技能競賽在課程改革的作用,最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該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幾點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職業技能大賽;手機應用開發;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Introduction)
近年來,職業技能大賽得到越來越多職業院校的廣泛共識的積極參與。它不僅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為職業院校提供了信息交流和展示教育教學的風采的平臺,更是成為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設計改革發展的推進器,“撬動”了課程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1]。
每年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涉及Java和Android的賽項較多,比如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嵌入式技術應用開發、云計算技術與應用等,這些賽項都不同程度地應用了Java和Android技術,這也反映了Android技術在移動互聯專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普及程度。從近幾年的競賽看,賽項的考核內容緊貼行業技術前沿,而這些先進技術的引入已倒逼學校要開展專業教學課程改革,本文以《手機應用開發》課程為例,分析本課程教學中的不足,并進行探索和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2 職業競賽反映出課程教學中的問題(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reflected in skill
competition)
2.1 課程目標定位過高
《手機應用開發》課程是我系計算機應用方向的一門專業選修課程,主要致力于培養深入掌握Android技術,從事基于Android平臺的手機開發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由于課程涉及的學習領域廣,Android相關技術更新速度又很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想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而忽略高職學生對計算機學科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2],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這些都對課程的教學開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2.2 課程實踐知識點關聯性不強
目前使用的教材大都是一個知識點搭配一個案例,但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并不強,實踐內容缺乏連貫性和融合性,專業課程之間沒有建立縱橫向的“知識網絡橋梁”[3],學生很難將所有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造成實踐知識點的分散。
2.3 課程內容設置滯后于行業要求
通過職業技能比賽,很直觀的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不足,從而體現到學校教師所教學內容的不足。從近年的競賽來看,各賽項的設置均緊貼行業技術前沿,比如開發工具使用的是Android Studio,而不是Eclipse+ADT,Android Studio的版本從2.2.3到3.0,這些變化都是與企業同步;而數據分析、網絡框架、編程模式等都是企業目前使用的最新技術。而這些技術往往在實際教學中大都無法傳授給學生,因素很多,如課時不夠,教學設計不足,授課老師缺乏對當前最新技術的了解,因而對應的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大都淺嘗輒止,學生也無法領悟和學習到技術的精髓,無法跟將來的職業崗位實現對接。
2.4 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課堂教學大都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藍本,教師一般采用“填鴨式”或“堆積式”[4]的授課方式。教學模式單一,過于依賴教材,沒有創新,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學生學習處于“被動”地位,學習個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習興趣低下,就不能完全掌握課程所必需的職業技能。
2.5 教學評價和考試形式單一
教學評價單一,主要以教師為主,而考試形式一般則是筆試或機試。筆試側重于記憶,機試則側重于操作,但是兩個小時的上機考試對于計算機類的學生操作,可反饋的教學效果實在有限。不管是哪種方式,都只重視對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學習過程的評價。
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到學生學習Android課程的積極性,而且也影響到職業技能大賽的參賽選手的技能水平,不利于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對現有的《手機應用開發》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3 對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探索(The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pecialty
course)
3.1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引領,重構課程體系
職業技能競賽遵循“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具有檢驗和展示教學成果、激勵和選拔技能強手、引領和弘揚“尊技重職”社會風氣的功能[5],已成為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推進器。通過技能競賽的項目分析,可以得出比賽對專業教學方向的考核要求,以及對職業技能人才的崗位需求。我們以此為契機,通過了解、分析、參與賽事和賽項,結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來修訂課程標準,調整Android課程內容的設置,將移動互聯相關競賽涵蓋的知識點與技能點轉化為課程教學內容,設計項目實施方案,通過任務驅動、項目式教學來有效找到課程設置的突破口,推動課程改革。另一方面,加強實踐針對性,改革課程體系,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學以致用。
3.2 以參加職業技能競賽為手段,提出新型教學模式
隨著近幾年的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在技能競賽、項目教學、教學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一線授課教師關于這些方面的改革建議也涌現不少。文獻[6]中提出“以技能競賽內容為標準的教學項目”,文獻[7]中改革現有教學模式,構建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課堂設計模式與教學評價體系等。這些研究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理論與實踐的支撐。
筆者通過研究,結合多年的競賽指導教師的經驗與心得,提出一種新型的整合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該模式以競賽式教學項目為核心,以競賽訓練形式作為項目實施方式,以多元評價作為檢驗方式。
(1)應用此種教學模式,仍需要以教師為主導,但教師身份進行轉變,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引導學生的輔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學生的“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要積極構建一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氛圍,只有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才愿意去學并且學得輕松、主動。在《手機應用開發》教學中,教師利用課前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查閱資料,并啟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利用知識特點來進行不同教學設計,比如UI及樣式,設計美觀的界面往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動畫”“繪圖”等概念,可以借助酷炫的設計效果讓學生產生興趣;對“activity的生命周期”的理解,可以借助驗證型的實驗來讓學生加深印象。這些知識點的場景設計都讓學生有了更加直觀地感受,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在實踐教學內容上,教學項目是主線,也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技能競賽的項目大都來自實際應用的真實案例,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項目的優化與分解,分為容易,中等和困難三檔,不局限于業務編排順序,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接受程度合理分配。并以技能比賽中的每個能力單元作為一個子項目,每個知識點的學習作為一個任務,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到技能大賽,對他們今后參賽和工作有很大幫助。另一方面,調整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加大實踐教學比重,配以實訓任務書,讓學生在課下也能獨立完成實踐任務。此外,還要設計一些實際應用中會遇到的,與新舊知識有縱橫聯系的項目案例,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教學方式上,將技能競賽的內涵運用于日常教學,可以借鑒競賽的訓練方法,即團隊模式和反復強化訓練。需求分析、框架搭建、UI設計、代碼編寫、項目測試和文檔編寫,這一系列的項目操作,都需要團隊合理分工、齊心協力才能成功。在課堂上,通常我們都不會讓學生一直重復某一任務,但在競賽訓練中,我們則會讓參賽學生反復訓練,“熟能生巧”。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前期選擇相對簡單的項目先模仿制作,當學生熟練了基本項目流程后,再實施復雜項目的創意設計和優化,通過競賽式項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鍛煉基本技能,提升操作熟練度。
(4)在實際教學中,一堂課的時間往往做不到對學生的全面評價,一般都是教師通過對學生上交的作業情況進行量化打分。我們可以將競賽評分標準作為項目的知識技能要求,對項目實現過程中學生的各方面表現,進行“個人自評,小組內互評,組間評價,教師評價”等多元評價等。而最終的成績也不僅僅是依靠筆試成績,而是結合平時小測知識點的成績,項目評審的成績,能獨立完成機試的成績綜合得出。
3.3 以賽項為契機,構建立體化的教學資源
(1)建設符合工作場景的實訓基地
職業教育的特點是產學研結合,注重學生技能培養。而學校的實訓中心正是給廣大學生提供技能訓練的平臺,因此實訓基地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大賽提倡的是一種項目化、任務化教學要求,這種導向使我校加大了實訓設備投入、重視社會需求。新建的“智能交通實訓室”實訓室,既滿足了參賽的需要,又能作為教學實訓的基地,更是省級移動互聯網軟件開發賽項的實訓基地。學校對實訓室的布局環境、設備配置等方面都做了細致的調研和論證,基本實現了與企業實際工作環境的“零距離”對接。依托省級技能競賽基地的建設,采購了多套的競賽設備作為實訓教學設備,引入仿真實訓平臺讓學生體驗真實環境下智能APP的應用。這些措施結合激勵教學的方式,極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對自身技能進行提升的渴望,學生學習Android技術的興趣大大提升,實訓教學效果良好,學做結合在教學改革實現中進一步得到體現。
(2)建設微課程體系,豐富教學資源
在建設實訓基地的同時,也要重視軟環境的建設,通過參與技能大賽,可以構建多種形式的的教學資源,并將這些資源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借助智能手機從互聯網上獲取知識,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已經深入人心,我們可以借助微課這一教學形式,將課程教學內容分解為若干個小模塊,每個模塊作為一個微課教學單元[8],建設微課程體系。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學習、復習和掌握課程知識。《手機應用開發》課程在已有的教學資源上陸續新增了許多微課資源,如在線質量課程“安卓應用開發及質量控制”的10節微課;與大連東軟電子出版社合作共建微課資源,完成了37節的Android方面的微視頻和三個創新創業微視頻的設計與制作。另一方面,與省內軟件企業公司校企合作,開發了案例庫,以及相應的移動互聯項目實戰實訓指導書,經過兩輪的使用,效果良好。這些資源用來支持課程教學和學習過程,形成較為成熟的多樣性、交互性輔助資源。
3.4 構建多級技能競賽體系,進一步優化競賽遴選機制
參加競賽是提高學生技能的一種好方法,要想選拔優秀的學生參加省級競賽、國家級競賽,就要先構建課堂到校級的競賽體制。可以先在課程教學環節中設置單項競賽項目,選拔感興趣的學生進入初期培訓,再通過開展靈活多樣的校內競賽來進一步選拔。近年來,Android技術應用的相關比賽很多,比如前面提到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學校通過與企業共同承辦校級移動互聯網軟件開發比賽,按照企業的行業標準和國賽技能來設置競賽內容,考核學生的職業技能,打破當下以競賽為中心的“應賽教育”,以及精英培養的局面,擴大了參賽面,并設置了獎勵機制,調動了學生參賽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整體的技能水平,并經過激烈的比賽遴選出優秀的學生參加更高一級的技能大賽。
4 結論(Conclusion)
職業技能大賽是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參加移動互聯網軟件開發職業技能大賽,并以此為載體,不僅使參賽師生終身受用,而且對計算機類課程特別是《手機應用開發》課程的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學主體、教學資源和教學流程等都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教學模式得以優化和創新,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貼近企業崗位需求,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整體認知和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張敬玲.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高職院校課程教學設計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19(1):25-27.
[2] 李逢振,張雯亭.高職學生基于技能競賽的職業能力培養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6,1:100-102.
[3] 吳瓊.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移動互聯應用專業課程教學改革[J].高教學刊,2017(7):125-126.
[4] 屈慧潔.職業技能競賽背景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大學教育,2014(7):138-139.
[5] 吳澤宇.電子商務職業技能競賽與課程建設的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1):73.
[6] 張玲玲,岳宗輝.技能競賽引領高職計算機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7(9):65-68.
[7] 廖偉.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研究——以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5(20):187-188.
[8] 熊祖濤,盧晨怡.互聯網+教育視域下高職課堂教學模式創新途徑探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6(16):45.
作者簡介:
鄭志嫻(1979-),女,碩士,副教授,軟件設計師.研究領域:移動互聯開發技術,網站前端技術.
曾凌靜(1983-),女,碩士,講師.研究領域:Android應用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