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摘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基層黨建已成為鄉村振興的火車頭,鄉村振興離不開基層黨建,具有重大意義。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基層黨建取得很多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認識不足、隊伍不強、資金匱乏、機制不健全等。因此基層黨建的工作要提升認識、培養人才、發展經濟、健全機制。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基層黨建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總則。習總書記參加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根基在基層,一定要抓好基層黨建,在農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當前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站在新時代的高度,農村基層黨組織是中國共產黨與鄉村緊密的紐帶,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之基。
要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建是關鍵。基層黨建也是推動鄉村改革,完善鄉村治理和發展鄉村經濟的戰斗堡壘,所以鄉村振興離不開基層黨建。
一、基層黨建
鄉村振興戰略下,對農村的基層黨建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更新的要求,基層黨建也面領著新的問題和困境。
1、認識不足。
有些黨員先鋒意識發揮不突出,黨性薄弱,沒有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紀律意識淡薄,沒有按時繳納黨費、沒有積極參與支部生活;宗旨意識亟需加強,有些黨員私心較重,沒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工作中存在重經濟,輕黨建的傾向;有些群眾對黨組織不夠信任、不夠支持,導致黨建工作難以開展。
2、隊伍不強。
農村黨員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有的村是“空殼村”,人才匱乏,出現黨員老齡化和家族化的現象,后備力量不足;抓經濟、抓發展的能力不足,缺少專業能力的干部;班子不夠團結,出現兩屆班子之間,支書和主任之間的暗自較量,工作難以推進;農村干部普遍待遇較低,工作難度大,任務重,留不住人才。
3、資金匱乏。
經濟薄弱村發展更難,可能有位置邊遠,負債較多,難以吸引外資等情況;能夠帶動村經濟發展的產業較為匱乏;缺活動經費,建不起基礎設施,一些農村黨支部無法開展相關活動;一些村主職干部不主動思考,主動做事,而是“等、靠、要”。
4、機制不健全。
缺乏更加科學,效率更高的工作運行機制;領導機制方面,缺少得力的村黨支部,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的配合不夠默契;獎勵、保障、監督機制有待完善。如晉升機制不夠完善、待遇得不到解決、培訓機會少等。
二、對策建議
十八大以后,中國共產黨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取得了寶貴的經驗,通過增強認識、培養人才、推動經濟、健全機制來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黨在農村的領導。
1、以黨建引領認識提升,推動思想“純”起來。
端正導向,催生動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農村黨員頭腦,在思想建設過程中,層層落實,真抓實干;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員自我凈化、自我提高的能力,農村基層黨員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努力達到“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基本標準;加強服務意識。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落實好強農惠農政策,讓農村的普通群眾感受到黨的關懷;樹立好基層黨建觀念,把農村黨建和經濟發展要一起抓。
強化職責,施加壓力。強化農村基層黨建的要求,加強黨建工作的力度,干部、黨員、群眾各司其職。在基層黨建工作中不作為的干部、黨員和不支持黨建工作的群眾要嚴格問責、加強批評教育等。
加大宣傳,增強活力。在農村干部、黨員、群眾中加強教育,樹立好典型,加大宣傳,發揮好先進典型的引路作用,反面典型也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
2、以黨建引領人才培養,推動隊伍“強”起來。
優選配置村黨組書記。培養好,選拔好“領頭雁”是農村基層黨建的重中之重。首先,選拔過程中要把工作做細做實,對候選人進行全方位考察,選舉過程中進行監督,盡可能避免“帶病”的人混入干部隊伍。其次,對黨組書記缺位或者黨組書記工作長期沒有起色的,要從縣鄉選擇優秀的工作人員選派干部主持工作。最后,推行和完善“雙書記”、大學生“村官”等制度,配合好工作。
加強村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通過各高校、市縣區黨校、講習所等培訓基地和網絡教育,對村干部進行培訓教育,完善崗前培訓和定期培訓制度。通過培訓,強化村干部的先鋒作用、宗旨和責任意識、創新意識等。同時,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農村實際情況,進行種植技術、水養殖技術、市場發展等專業知識進行培訓。增長村干部的知識,打開村干部的眼界,拓寬村干部的思路,提升村干部的素質。
精心培養村級后備干部。因為一些村的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干部出現了老齡化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的現象。要精心培養村級后備干部,把回到農村的高校、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的優秀分子等納入到黨員的發展范圍當中,把有思想、有覺悟、有成績和得到群眾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
抓好黨員發展管理工作。把好發展觀,選配好高素質的黨員;過好組織生活,把“三會一課”、民主評議、組織生活會等制度落到實處,使黨員管理更加規范;完善黨員的測評,透明測評結果;組織管理好流動黨員,為農村的發展貢獻力量。
3、以黨建引領改革發展,推動經濟“活”起來。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高自身造血功能。一些農村干部對集體經濟的發展認識不到位,能力有限,還有一些為難情緒,上級部門要結合實際,尊重市場規律,調動資源,共同謀劃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用好國家專項資金,使“才盡其用”。對“三農”投入的增加,對扶貧力度的加大,使得國家的專項資金在農村越來越多,各級領導要提早做好規劃。同時加大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加大資源整合統籌,抱團發展。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的發展方式,引導村村之間抱團發展。
4、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推動機制“嚴”起來。
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黨的制度建設是以基層黨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基礎。
著眼責任機制,增強執行力。在農村基層黨建的過程中完善責任清單、問題清單等考核機制;對問題比較多,工作長期沒有進展的黨員進行約談、通報或處理。
完善監督機制,增強誠信力。落實村支兩委的民主評議,讓民主評議與干部的獎懲掛鉤;完善民主管理、村務公開等制度,從制度上進行約束;加強監督作用。上級部門、紀檢部門的監督、自我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形成一張無縫的監督網。
健全激勵、保障機制,增強吸引力。完善黨員領導干部的報酬、養老、培訓等資金保障機制,保證農村黨員干部的基本生活,提高待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18日.
[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 [R].2018年1月2日.
[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作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7年12月29日.
[4]韓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J].中國經濟報告,2016年12月.
[5]劉合光.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點、發展路徑與參與主體[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2月.
[6]封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深化貴州農村改革[J].理論與當代,2017年11月.
[7]袁金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著力點[J].學習時報,2017年11月.
[8]楊吉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文化自信與提升路徑[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