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概念,作為青年大學生學習、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方式,高校設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習社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想理論研習社堅持學生為本原則、政治性、先進性原則以及以服務學生的原則,以將“學習”作為重要任務、將“引領”作為重要使命、將“踐行”作為重要目標為著力點,為大學生學習與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活動平臺。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團;大學生
一、高校設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習社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八個明確”核心觀點和“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1],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 國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作為當代大學生,深刻學習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進而在實踐中準確貫徹、落實這一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陣地,校園氛圍是對大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校設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習社,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學生學生社團、融入校園文化的重要方式。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為大學生學習與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活動平臺,對于促進學生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生活化、行為化、日?;哂兄匾饬x。
二、高校設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習社秉承的原則
1.以學生為本原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習社堅持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以學生為中心[2]的社團工作導向。青年大學生處于思維活躍、富有創造力的青年階段,正是價值觀、政治觀初步形成,需要繼續發展,并趨于成熟理性的階段。社團要根據青年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制定活動內容和形式,以貼合大學生興趣與需求。
2.以堅持政治性、先進性為原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習社要堅持以政治性、先進性為原則,要承擔者引導青年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要堅持共青團的領導,進而堅持黨的領導。社團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大力開辦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題的活動,引導學生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做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進者。
3.以服務學生為原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習社要以為學生服務為原則,積極完善大學生多元化服務體系,多發現學生在學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及時幫助并予以解決,將教育、服務與引導結合起來。
三、高校設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習社的三個著力點
1.以“學習”為重要任務。以“學習”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習社的重要任務。要廣泛開展具有鮮明主題的、以學習會、座談會、交流會為主要形式的學習活動,帶領青年大學生深入走進、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明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觀點和基本方略;同時,督促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端正學習態度,摒棄各種裝樣子、走過場的學習心態;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并自己所學所長相結合;通過對國情和社情的研究分析,充分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性,通過研讀、研討等有效學習形式,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
2.以“引領”為重要使命。以“引領”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習社的重要使命,要在傳播引領上下功夫。社團要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網絡宣傳建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廣社團文化以及具有意義的活動,做到吸引青年學生、感召青年學生;要充分利用校團委和各級學生組織機構提供的既有的媒體宣傳平臺,創新傳播方法和理念,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和途徑,用學生的話語體系傳播,作為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校園傳播的排頭兵。同時,社團要加強社團網絡文化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網絡輿論、網絡文化、網絡思潮,創造青年大學生樂于接受的優秀網絡文化作品,傳播積極、向上、主旋律、正能量的社團風氣。
3.以“踐行”為重要目標。以“踐行”為社團的重要目標,要在實踐認知上下功夫。列寧指出:“學習、教育和訓練如果只限于學校,而與沸騰的實際生活想脫離,那我們是不會信賴的”[3]。要引導青年大學生在充分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的基礎上,用實際行動積極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內涵。社團要舉辦主題鮮明的、切實可行的、多種多樣的社團實踐活動,充分調動青年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青年學生在社團實踐活動中,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神;同時,社團要引領學生潛心專業學習,積極投身參加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以促進大學生對國情社情的了解,從而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增長才干,豐實羽翼,為將來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引導青年大學生進一步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 更加緊密地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樹立對國家的信心、對社會的信心、對人生的信心, 推動青年大學生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的深入學習后,以之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學習工作。
參考文獻:
[1]邸乘光.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2).
[2]孫立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1).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列寧選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72:292.
作者簡介:鄒曉蕾(1996—),女,黑龍江大慶人,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