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關系黨的命運和未來的國家命運,關乎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成功或失敗。在當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兩個百年”的目標之下,這一問題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如何保持血肉關系黨和政府和人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關鍵詞:黨;人民群眾;聯系
一、要從思想上認真解決好“為什么人”、“靠什么人”、“怕什么人”三個問題
首先,要進一步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要圍繞強化黨的宗旨觀念,加強學習改造,真正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解決好“參加革命為什么,在領導崗位上做什么,將來身后留什么”的問題。常思貪欲之害,常棄非分之想,常修為官之德。“為什么人”的問題在新形勢下要重點解決為誰用權、怎樣用權的問題。習近平同志強調:“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牢記,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我們的權力屬于人民,理所當然就應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其次,進一步解決好“靠什么人”的問題,保護好、引導好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因為,農村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管理體制、自治機制的改革,都是人民群眾實踐和創造的結果。因此,無論在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必須真正把人民群眾作為農村改革和建設的主人,堅持群眾路線,最大限度地擴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讓他們積極參與改革和建設,確保他們的權利,團結和帶領人們群眾一起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第三,要著力解決黨員干部“怕什么人”的問題,切實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人民群眾是最好的監督者,領導干部要有所敬畏,人民群眾的監督領導干部,這是黨和人民的關系決定的。如果領導干部沒有敬畏的心,沒有 “怕”字,就會脫離群眾,后果可想而知。目前,一些干部,官僚主義思想仍然存在,仍然沒有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不切合實際工作作風嚴重影響黨在人民中的形象。存在少數領導干部臉好看,事難辦的現象。這些不良現象,我們必須解決。黨員干部要把人民群眾作為一個桿秤,接受人民群眾的判斷、幫助和監督;我們需要完善群眾監督制度,加強對領導干部和群眾監督,實施黨內監督、群眾監督和黨外人士監督統一,使黨員干部樹立正確態度,密切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更好地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堅持宗旨,執政為民,樹立公仆形象
進一步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最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我們黨是全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的利益不懈奮斗,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黨離不開人民,同樣人民也離不開黨。黨和人民群眾這種牢不可破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的優勢所在。
在新的形勢下,堅持宗旨,實踐宗旨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決好執政為民、用權為民的問題。遺憾的仍然有少數領導干部把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顛倒過來,完全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濫用職權,以權謀私,辦事不公,做種種違法亂紀的壞事。我們干部隊伍中的這種惡劣作風,如果不及時糾正,任其泛濫,將會嚴重損害黨群關系。
黨員領導干部必須為人民謀利益,才能贏得人民的支持。這就要求我們黨的各級干部必須在頭腦牢固地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領導干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對領導干部來說,他們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為人民做更多的工作。如果濫用權力,以權謀私,就必然會損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最終被人民所唾棄。
三、深化對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理解,在實際工作中堅持群眾路線
要深化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學習教育,從根本立場上解決好認識問題。要使黨員干部,特別是使各級領導干部擺正公仆與主人的關系。從思想深處解決好誰讓掌權,為誰掌權,怎樣掌權的問題。時刻將自己置身于群眾之中,永遠不脫離群眾。想問題,辦事情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必須在工作中堅持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講究科學的工作方式方法。目前一些地方人民內部矛盾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其中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農村主要體現在村級財務、種糧補貼、低保問題、干部作風、扶貧等問題上;城鎮主要集中體現在企業拖欠職工工資、工資低,下崗分流及離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障等問題上。這些問題的出現有宏觀環境和客觀條件原因。主要是利益格局多元化,人們的思想觀念急劇變化和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造成的。但從主觀上看,有些問題的出現,和我們一些干部的思想作風有直接關系。
各級領導干部要把對上級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統一起來,決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那種借口“對上級負責”而置群眾的疾苦于不顧,要堅決批評和糾正。要多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說服教育工作,決不能搞強迫命令,那樣往往會適得其反。更不能高高在上,搞官僚主義,對人民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麻木不仁,或者表面關心,而事實上不解決問題。在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當前尤其要抓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切實落實下崗職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人民群眾感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
要在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做人民好公仆”討論與實踐活動。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做人民好公仆討論與實踐活動”,并不斷深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使各級領導能夠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基層.體察民之意,民之難,民之需,解難題,辦實事,切忌搞形式主義。對于農村基層干部而言,主動找農民談心、嘮家常、解決農民手機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會受到農民的歡迎。農村基層各級領導干部深入農戶,直接和人民群眾見面,面對面談心交心,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解疑釋惑,排憂解難。一下子就可以縮小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一些過去長期讓鄉村干部頭疼的一些老大難問題可以得到順利解決。
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要真心關心群眾疾苦,把黨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堅持黨的宗旨,當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就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真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怠、謀劃群眾之所需,哪里要修路,哪里的孩子沒有好教室,當干部的都要想到心里去,要想方設法解決。群眾致富缺少門路,“低保戶”有困難,誰家有冤情,我們的黨員干部都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竭盡全力去對待。人民把這一攤子交給我們,我們就要負全責,不求工作表現上的轟動效應,只求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千方百計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另外,要針對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和經濟結構調整中出現的部分職工群眾生活困難的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保障標準,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每年為人民辦一些實事,年年讓人們得到實惠。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到人民群眾,這樣才會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使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同時也強化了各級領導干部為人民掌權、用權,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的觀念,強化了公仆意識。以實際行動密切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四、倡廉反腐,端正黨風,取信于民
腐敗現象敗壞黨和政府的形象,破壞黨群關系,必須堅定不移地開展反腐敗斗爭。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懲治,黨就會喪失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任。要對腐敗零容忍,必須堅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把這兩件事結合起來,才能獲得人心。鄧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經濟搞不好會垮臺,經濟搞上去了,如果腐敗現象泛濫,貪污受賄橫行,嚴重脫離群眾,也會垮臺。”習近平同志也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只要我們堅持管黨治黨不放松、正風肅紀不停步、反腐懲惡不手軟,就一定能贏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反腐敗斗爭!
倡廉反腐,廉潔從政,領導干部要做表率。廉潔從政,是共產黨員的應有本色,也是我們能受到人民群眾擁護的原因之一。鄧小平同志指幽:“黨是整個社會的表率,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又是全黨的表率。”反對腐敗,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則,影響極大。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是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模范,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如果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在臺上喊廉政反腐敗,在臺下大肆貪污受賄,魚肉百姓,說的一套,做的一套,人民群眾哪能沒意見。
倡廉反腐,廉潔從政,關鍵要從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做起。“群眾的眼睛都在盯著他們,他們改了,下面就好辦”。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做表率,率先垂范,才能把本地區、本單位的好風氣樹立起來。即使下面出了問題也敢于碰硬,認真糾正。這樣才能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
加強廉政建設,堅決懲治腐敗。腐敗現象嚴重損害群眾利益,是與人民群眾利益根本對立的,為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必須與各種違反黨風黨紀的腐敗現象作堅決斗爭。要教育我們的干部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帶頭遵紀守法,廉潔從政,堅決同以權謀私、鋪張浪費、腐化墮落現象作斗爭;要教育我們的干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抗得住誘惑,頂得住歪理,耐得住艱苦,管得住小節。時時刻刻不脫離群眾,不做任何違反群眾意愿和危害群眾利益的事情。只要我們始終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讓人民從黨和各級政府身上看到希望,我們就能永遠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就會牢固,先進性、純潔性就能得到保證,我們的事業就會生機無限。
在2012年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要深入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任何人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依紀依法嚴肅查處,決不姑息,黨內決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必須堅定不移地加強廉政建設,克服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對發生的違紀案件,不管涉及到任何人,無論職位高低,資歷深淺,權勢多大,決不姑息養奸,縱容包庇。必須嚴肅法紀,發現一個,查處一個。把黨內的腐敗分子堅決清除掉,才能取信于民,這是密切黨和人民群眾關系的根本措施。
作者簡介:劉雯,女,出生年月,1981年10月,本科學歷,政工師。工作單位:中共天津市津南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