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推拿與康復理療聯合盆底肌鍛煉治療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6月-2016年6月醫院收治的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患者144例,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分別納入患者72例。對照組患者僅采用盆底肌鍛煉的方法治療,觀察組患者則采用推拿與康復理療聯合盆底肌鍛煉的方法治療。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9.17%(P<0.05)。結論:在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當中,采用推拿與康復理療聯合盆底肌鍛煉的方法治療,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推拿;康復理療;盆底肌鍛煉;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
壓力性尿失禁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疾病,女性在產后往往更容易發病,在腹壓增加的情況下,尿液不自覺的經尿道流出。該病的主要特點是尿液存儲障礙,逼尿肌未收縮時,腹壓增加對膀胱的力,即可促使尿液不自主的流出。女性在產后可能影響骨盆的結締組織、神經、肌肉,改變盆底解剖位置,應產后控尿能力受到影響[1]。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對于患者的產后恢復、身心健康等都有著十分不良的影響,而常規藥物、手術等治療效果也較為一般,因此,研究采用推拿、康復理療、盆底肌鍛煉等方法開展綜合治療,可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基于此,本文選擇2014年6月-2016年6月醫院收治的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患者144例,研究了上述幾種方法聯合治療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的療效。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6年6月醫院收治的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患者144例,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納入患者72例,年齡在22-34歲,平均年齡為(26.7±3.1)歲;觀察組中納入患者72例,年齡在24-37歲,平均年齡為(27.2±2.6)歲。納入標準:均符合產后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的診斷標準,均為Ⅰ度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長期合并腹瀉或便秘的患者,患有先天性輸尿管異位、膀胱陰道瘺、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患者。兩組緩則在年齡等一般資料上沒有顯著差異(P>0.05)。
(二)方法
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僅采用盆底肌鍛煉的方法治療,以縮肛運動為主,患者取仰臥位,保持身體放松,雙體自然屈曲,腳心與床面平貼。患者用力將肛門夾緊,將臀部抬高,保持10-15s后緩緩落下,將腰部放松。鍛煉過程中,盡量避免臀部、腿部肌肉的參與,同時避免腹部吸氣加壓。每組動作10次,每日3次。
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推拿與康復理療聯合盆底肌鍛煉的方法治療。①推拿手法包括背部綜合手法、骶部綜合手法、腹部一指禪推法等。從下而上推拿督脈經,天樞穴、命門穴、懸樞穴各3min,配合橫擦帶脈使腹部熱透。推拿八髎穴、腰俞穴,配合擦法使熱感向小腹放射。使用一指禪推法推拿關元穴、氣海穴、陰交穴個3min,配合中指點振法各3次。辨證加減,如患者睡中遺尿,則增加頭皮毛發區綜合手法;如患者下元虛寒,增加氣海穴、關元穴掌顫;如患者脾肺氣虛,增加三陰交穴、足三里穴點按,脾俞穴、肺俞血揉按。②康復理療,使用PHENIX盆底肌刺激治療儀,進行內置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將感應電極置于患者下腹部和陰道,得到盆地肌電信號。以20-80Hz頻率,20-320us脈寬進行電刺激,以患者耐受適當增加電流強度[2]。根據患者情況設置生物反饋模塊,讓患者主動進行盆底肌的收縮、放松訓練。每周2次,每次20-30min。③盆底肌鍛煉,方法與對照組相同。
(三)觀察指標
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為癥狀完全消失,腹壓增加無尿液溢出,患者排尿可自行控制;有效為癥狀改善,小便失禁次數減少;無效為癥狀未好轉,排尿仍無法控制。
(四)統計學處理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統計處理,以數(n)或率(%)表示計數資料,以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9.17%(P<0.05)。
三、討論
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多發于產后4個月到產后5年,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和控制,還可能轉變為持續性壓力性尿失禁。陰道分娩產婦發生該病的幾率一般高于剖宮產產婦,是由于陰道分娩可能會損傷盆底組織,造成彈性蛋白溶解、分解增加,盆底血管、神經、肌肉等也更容易受到損傷。該病對于患者產后恢復和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因此需早期進行有效的綜合治療。在臨床上,一般都采用保守治療的方法治療該病,可利用推拿、康復理療、盆底肌鍛煉等方法進行綜合治療,能夠取得十分理想的療效[3]。一般認為,產后6周內是治療該病的最佳時期,此時產婦惡露干凈,子宮復舊完全,發生生殖系統炎癥的幾率較低。通過推拿手法,促進患者局部血運,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供應,促進組織肌肉恢復。通過康復理療,刺激患者穴位經絡,達到益氣固攝、疏通經絡的效果。通過盆底肌鍛煉,改善局部神經肌肉功能,增加盆底肌群托力。綜合利用以上三種方法治療,可取得理想的療效。
綜上所述,在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當中,采用推拿與康復理療聯合盆底肌鍛煉的方法治療,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沁心,林海玲.康復理療聯合盆底肌鍛煉治療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的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1):1718-1719.
[2]王新,鄧美蓮,李桂友.持續性指導圍生期盆底肌鍛煉對產后盆底肌張力及壓力性尿失禁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9):3308-3310.
[3]劉莉,鄒云南.早期生物反饋聯合盆底肌鍛煉對不同分娩方式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2013,28(6):460-462.
作者簡介:倪燕鵬,女,漢族,河南省洛陽市人,1983年6月出生,本科,職稱:高校助教,研究方向:中醫針灸推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