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馮驥才

①葫蘆詩 2014年尺寸:24.5cm×14.5cm余小說陰陽八卦之葫蘆詩打破葫蘆皮,籽出把芽鉆,開花結葫蘆,籽復在其間。甲午二月
我非詩人,也常寫詩,何也?
其緣故是中國詩的傳統太久太深,詩的經典太多,名詩妙句深記在心;詩的節拍和韻律也就潛入了血液。因之,中國文人的天性里都有詩性。每每有感而發,不覺之間便會以詩唱出心聲。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人在書齋之中,一時心性使然,冒出幾句詩,遂從案頭的文鎮下取一頁箋紙,信手題寫下來。這么做再自然不過,也再美不過。
這種美,一半在作詩上,一半在題(書寫)詩上。
中國人作詩最講究煉字。從詩的角度說,每一個方塊字都有豐富的內涵,用在不同地方,意味絕不一樣。字是死的,用好就活。一個看似平平常常的字用好了、用準了、用妙了、用絕了,這種感覺自然極美;若將這樣的感覺題寫在紙上,還會再添一種美感——書寫之美感。
文人是很少抄寫別人詩文的。自己有了好的詩句,便會引起自我書寫的興致。書寫自己的詩,不是用手寫,而是用心寫。筆一落紙,內心的詩情便自然轉為手上的筆墨;詩的節律自然化為行筆的節奏;一撇一捺一勾一點,全是內心的表情。而這種在小小的箋紙上的書寫與大幅書法不同,大幅書法畢竟要懸在廳堂,供人觀賞;這種詩箋都是信筆由來,為己而書,一切緣自興致,沒有半點拘泥。我喜歡使用昔時的箋紙,或者各類小卡紙。這兩種紙都是成品,制作精美,形狀各異,寫罷鈐一方小印,兩三閑章,各色箋紙,墨字朱印,詩文翰墨,十分風雅。每每賞玩過后,便習慣地放在案邊一只竹制的提盒中。偶有友人來,看了好玩,便會討去一件,拿回去裝在素雅的鏡框里,掛在房中,分享我書齋中的一點意蘊與墨香。近來翻出這些詩箋短簡,發覺這里邊有不少往日的故事、友情、人生細節、一時的情懷與佳句,值得自珍,便不再贈予他人,孤芳自賞地存藏起來。
我常寫詩還有另一緣故,是我的詩近半為題畫詩。題畫是文人作畫的方式,畫不盡意,詩文相輔。古今的題畫詩,我之最愛為二人:古人是鄭板橋,近人是齊白石,畫面上所題文字,或詩或文,長跋千字,意猶未絕;三兩短句,點到為止,絕無定式,卻又是必不可少的,一概是由畫里生發出來的性情文字,有的與畫相生,有的補畫不足。這些詩文離開畫面,常??梢元毩⒊善?,卻又與畫面血肉一體?!多嵃鍢蚣泛汀洱R白石詩文集》中不少詩文,都是先出現在畫上,然后收錄于詩集之中。然而我的題畫詩抄錄下來的只是少數,多數隨畫而去,不知今在何處。
詩如文人隨口歌,好聽只是吟唱時,歌兒有翼自飛去,去后空空無人知。那么這些無意間書錄在箋紙上的詩文,便是一種幸存,一種詩文自身的命運,也是一種真實的書齋生活,現在印出來是為了給知己清賞而已。

②偶感 2013年尺寸:27cm×24cm平生多少情與意,到頭還有幾人知,不如化做紙筆墨,隨心所欲書畫詩。癸巳冬日信口吟隨手書

③訪察長治古村謝家大院有感 2012年尺寸:26cm×18cm古村哀鳴,我聞其聲;巨木將傾,誰還其生;快快救之,我呼誰應?壬辰清明自豫至晉察看古村落行至長治謝家大院有感

①詠易水硯 2014年尺寸:30cm×21cm靈石如美玉,不肯飾麗人,鑿硯生翰墨,千古留精魂。甲午陽春參觀易水硯題詠

②《山水相依圖卷》題畫詩 2011年尺寸:28.5cm×18.5cm水形由山勢,山陽憑水陰,山水本一體,相依便長存。題畫詩一首

③秋帆過眼 2012年尺寸:24cm×14.5cm秋風又吹江邊樹,年年都動我情懷,諸事如船眼前過,何人乘舟明日來。辛卯春分作畫題此詩壬辰仲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