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宇云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急速發展,多媒體以其特有的直觀性、可操作性、實效性彰顯出了獨特的魅力而進入大眾視野,并被廣泛應用于教育行業。自從多媒體進入語文課堂,徹底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局面,使原本單調的教學手段變得豐富起來,從而充分激發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興趣。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像、影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能夠快速突破重難點知識,增加課堂知識容量,鍛煉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大大地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課堂質效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急速發展,多媒體以集文字、圖像、影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特殊優勢被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實踐證明,多媒體使大量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組合,改變了以往 “一支粉筆,一張嘴”單調的教學方式,為課堂教學增添了直觀性和生動性,它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得益彰,在課堂中,促進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將多媒體教學運用于語文教學,對教學工作中的各個環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是我在多媒體教學中的一點實踐和思考。
一、巧用視頻材料,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傳統課堂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單調的教學手段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像、影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可以優化整合大量的教學內容,使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因此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
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教學中,通過播放視頻,我以“導游”的身份邊講解邊帶領學生們走近威尼斯這個迷人的水上城市,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和一幅幅迷人的畫面,學生們忍不住發出一陣陣驚嘆,仿佛瞬間置身水城之中。直到視頻結束,學生們余興未盡,仍想繼續走進課文領略威尼斯的異國風情。可見,多媒體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精制微課,落實預習,突破重難點知識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每位學生掌握重難點知識所需用的時間不一樣,同樣的知識容量,后進生所需要的消化時間往往比其他學生多,若無法跟上課堂節奏,長期下去則會陷入“失去學習興趣——知識斷層——成績不理想”的惡性循環之中。為解決這個問題,可借助多媒體手段,將每節課的重難點制作成微課上傳到班級QQ群,讓學生在家中預習時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通過播放按鈕調節學習進度,對于難理解的部分反復多次學習,從而提前消化重難點,在課堂上變得更加輕松,獲得成就感。這種“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也是當代教育的熱點,打破了傳統教學“教”與“學”的先后順序和教學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養成自主學習、探究的良好學習方式。
例如,在講解“‘直接引語轉換成‘間接引語”這個知識點上,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我提前將這個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布置學生在家中預習時學習,并完成相關的練習。課堂上,通過檢查學生的習題完成情況,我欣喜地發現95%的學生掌握了該知識點,并且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變得更加自信和主動。于是,我只需重點關注還未達標的那5%的學生,講解他們還未掌握的部分,最后,課堂上再次進行鞏固練習,結果所有的學生都掌握了該知識點,高效地突破了重難點。就這樣,我們第一次嘗到了把多媒體運用到預習中的甜頭,我感覺自己更輕松了,學生也更自信了。
三、精選配樂,品讀文字,體會情感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而在朗讀中,最注重“情”。由于時代的差距、對世界的認知有限等因素,學生對某些文本的情感體會存在一定的偏差,無法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為此,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從而使學生身心投入,做到“入情入境”。
例如,在《與象共舞》這節課中,考慮到文化差異,我國學生一般是在動物園中看到大象,無法深刻感受到泰國人民與象的親密關系,為了充分調動學生朗讀興趣,我在課堂上播放了大象跳舞的視頻,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大象的活潑可愛,接著配上獨具泰國風情的音樂讓學生站起來邊做動作邊朗讀。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學生們邊讀邊舞蹈,越讀越起勁,仿佛走進了芭提雅樂園與象共舞。在翩翩起舞間,學生慢慢體會到了“與象共舞”這個課文題目不僅僅講的是與大象跳舞,更重要的是體會到了大象與泰國人民的親密關系。
四、合理運用,揚長避短,提高課堂質效
總而言之,多媒體的出現豐富了教學方式,為“教”與“學”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但不少教師對如何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存在一定的誤解。例如,課堂上出現了多媒體教學滿堂灌的現象,教師從頭到尾展示圖片、播放視頻,老師成了“放映員”,學生成了“觀眾”,整節課就像看電影一樣,無法真正達到教學目的。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多媒體教學應基于提高課堂教學質效、達到教學目標和突破重難點的基礎上合理運用,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不是為了用而用、本末倒置,成為貫穿教學的主線。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
[2]白先平,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山西教育 2005年7期
[3]劉娜,淺談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科研與探索 2005年6期
(作者單位:珠海市金海岸海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