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在眺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全貌時強調,通州有不少歷史文化遺產,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大運河的歷史文化資源。通州位于京杭大運河北端,大運河文化一直是通州主要的文化基因。近年來,通州區關工委以弘揚大運河精神為抓手,以通州區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為契機,在全區開展“老少運河行 文明創城我先行”活動,并把中國關工委開展的“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融入其中,組織全區數萬名小學和初中學生開啟了親近大運河文化之旅。現在,最美的運河文明之花已經在通州區的未成年人心中生根發芽。

“我們愛詩詞”現場會
借助平臺,為活動開展提供文化引領。通州區關工委依托眾多全國及北京市知名教育專家,群策群力,對活動進行過程分析和工作指導。區關工委利用深厚的大運河文化資源,針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特點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教育工作。2016年,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的“詩意通州——我們愛詩詞”系列活動,編印了十余萬冊《詩意通州——青少年詩詞讀本》。承辦的2016年北京市“我們愛詩詞”現場會和2017年北京市“迎新年詩詞演唱會”,在全市范圍展現了通州區“我們愛詩詞”活動的良好成果,也帶動和推動了全市主題活動的健康發展。通州區關工委持續6年認真考察、審核、評定的103家通州區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實現了各個鄉鎮街道全覆蓋,已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千余次,參與學生萬余人次,激發了他們知家鄉、愛家鄉、建家鄉的真摯情懷。2018年,區關工委聯合西城區關工委,開展“北海·運河水交融 童心共筑中國夢”——青少年手拉手春天聯誼活動,加強了兩地青少年的深厚友誼,傳遞給少年兒童愛祖國、愛家鄉、愛大運河的真摯情懷。
利用資源,激發青少年的愛國情懷。今年以來,通州區關工委積極響應中國關工委部署,于4月至9月在全區范圍內廣泛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及征文活動。全區各基層關工委推薦上報征文431篇,經初評,進入區級評審317篇,區關工委邀請著名教育專家和資深優秀教師組成專家評審組,開展征文的評審工作,最終評選一等獎50篇,二等獎50篇,三等獎100篇。區關工委充分發揮通州區103處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開展以“傳承紅色文化、繼承先烈遺志”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讓革命先輩的事跡和精神在青少年中傳承下去。通過聽革命先輩的生平,祭掃烈士墓,觀看事跡展等多種形式,激發青少年以實際行動向革命先輩學習,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的熾熱情懷。各基層關工委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梨園鎮關工委在相關部隊的大力支持下,舉辦了以“體驗綠色軍營、雛鷹放飛夢想”為主題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夏令營,具體做到“五個一”,即體驗一次軍營生活;參觀一個國防教育基地;學唱一首軍歌;進行一場慰問聯歡;看一部軍事題材的電影。開營當天,通州區關工委和梨園鎮關工委的領導帶領轄區內4所學校的師生共同走進綠色軍營。師生們精心準備了歌舞、快板、相聲等節目,與解放軍一起聯歡,全體合唱軍旅歌曲《人民軍隊忠于黨》。師生們參觀了軍用機場,零距離接觸了我軍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隊,傾聽機械師講述飛機的性能和構造,并有幸走進機艙、坐進駕駛室體驗了飛行員的感覺。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觀看了士兵們精心準備的刺殺操表演,參觀了部隊營房,并為戰士們送上慰問品。活動期間,各社區和村隊組織轄區內學生集中觀看了《雞毛信》《閃閃的紅星》等愛國主義影片。

五老參觀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
發揮優勢,為活動推進提供群眾基礎。活動啟動以來,全區16個鄉鎮街道、教育系統關工委充分發揮優勢,不斷加強關工委基層組織建設,創新未成年人教育活動形式,以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營造了社會教育進課堂、進校園、進家庭、進社區的濃厚氛圍,形成了社會、家庭、學校、網絡4結合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各基層關工委中,張家灣鎮關工委延伸傳統教育成果,培養青少年的愛心和實踐能力,送愛心活動溫暖全區愛讀書的兒童;于家務鄉以仇莊先進經驗為引領,拓展孝德文化傳播,帶動更多村級關工小組實效性開展活動;永順鎮利用鎮域內基地資源“運河書院”生動活潑地開展大課堂教學;西集鎮利用文化名人劉紹棠建立多個大運河文化文學社,培養了學生的文學修養,展現了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北苑街道覆蓋轄區開展“寶貝計劃”系列活動,展示了全區關心下一代工作中的新亮點,突出地助力了校內教育工作。
加大宣傳,為展現活動成果搭建舞臺。2015年至2018年,為充分發揮宋莊國際文化集聚區藝術教育的引導作用,通州區關工委攜手“北京上上國際美術館”共聯合主辦四屆全國少兒書畫大賽和展覽,分別以“向最美勞動者致敬”“我喜歡……”等為主題,激發少年兒童的書畫藝術興趣和想象力,透過藝術滋潤心靈,展示少年兒童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區關工委還在萬達廣場集中開展大型宣傳活動,向群眾發放各種讀本和書籍,擴大影響。2017年,區關工委成立了由五老攝影愛好者組成的攝影工作室,他們走上街頭,去拍攝“最美勞動者”“副中心建設進程”中的精彩瞬間,為宣傳報道關心下一代工作和城市文明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