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河南省兒童醫院 鄭州兒童醫院(450000)白冰心
重癥急性胰腺炎是臨床患病率較高的急腹癥,病情險惡且并發癥較多,發病后可迅速出現全身內環境紊亂、超高代謝等,臨床治療期間患兒需長時間禁食,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下降,故及時給予患兒營養支持具有重要意義[1][2]。既往臨床主要以腸外營養支持治療為主,但易引起不良反應[3]。近年來腸內營養支持逐漸應用于臨床,更符合機體生理需求。鑒于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經鼻-空腸腸內營養支持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兒營養狀況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兒84例,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2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5~10歲,平均年齡(6.23±1.27)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5~11歲,平均年齡(6.26±1.29)歲。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4]中診斷標準,且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礙;患兒家屬了解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無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無消化系統疾病。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附表1 兩組治療相關指標對比(±s,d)

附表1 兩組治療相關指標對比(±s,d)
組別 腹脹緩解時間 尿淀粉酶恢復時間 血淀粉酶恢復時間對照組(n=42) 6.23±2.54 16.36±2.47 8.47±1.84觀察組(n=42) 4.19±1.67 12.18±2.09 6.23±1.03 t 4.349 8.372 6.884 P 0.000 0.000 0.000
附表2 治療前、后兩組營養代謝指標對比(±s)

附表2 治療前、后兩組營養代謝指標對比(±s)
組別 PA(mg/L) ALP(g/L) TP(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2) 173.65±11.28 243.68±22.84 24.65±3.47 31.68±2.87 51.26±3.47 62.18±4.03觀察組(n=42) 173.71±11.32 276.26±24.68 24.60±3.51 36.68±2.54 51.32±3.51 68.95±3.87 t 0.024 6.279 0.066 8.455 0.079 7.853 P 0.981 0.000 0.948 0.000 0.937 0.000

附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1.2 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予以常規治療,包括維持酸堿及水電解質平衡、抗感染、補液及抑制胰腺分泌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腸外營養支持,根據20~25kCal/d的標準,外周中心靜脈和中心靜脈輸注維生素、葡萄糖、微量元素、氨基酸及脂肪酸等營養物質。觀察組采用經鼻-空腸腸內營養支持,在其入院第2d將鼻空腸營養管在X線機的引導下置入空腸端,當天給予患兒500ml生理鹽水,滴注速度為50ml/h,觀察有無不良腸道反應,無不適后第二天給予患兒腸內營養混懸液(SP)(百普力,紐迪希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285)0.4g/(kg·d),根據患兒耐受情況,補液滴速由50ml/h逐漸增至120ml/h,在患兒病情穩定后,減少腸內營養,逐漸過渡為口服飲食。治療期間密切觀察兩組患兒各項生命體征,掌握病情變化情況。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腹脹緩解時間、尿淀粉酶恢復時間及血淀粉酶恢復時間;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取兩組清晨空腹靜脈血3ml,離心取血清后,采用溴甲酚綠法檢測血清白蛋白(ALP)和總蛋白(TP),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觀察并記錄兩組治療期間上消化道出血、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予以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相關指標 觀察組腹脹緩解時間、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1。
2.2 營養代謝指標 治療前,兩組各項營養代謝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PA、ALP及TP水平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2。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3。
重癥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常見的重癥疾病,該病病情較為復雜,具有較高的病死率,且近年來患病率逐漸增加,嚴重危害患兒生命安全[5]。患兒發病后機體處于高代謝狀態,進而出現大量蛋白質丟失狀況,加之患兒處于禁食階段,故導致其出現內環境紊亂、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及營養不良等,故早期給予患兒營養支持對改善其免疫力,促進其快速康復具有重要作用。
根據給予營養物質方式可將其分為腸內和腸外兩種營養支持方式,既往臨床為減少胰腺分泌,通常采用腸外營養支持,使胰腺得到充分休息[6]。但臨床治療長時間禁食,胃腸道黏膜缺乏食物的刺激和營養,從而使黏膜更新能力下降,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損傷腸黏膜屏障,進而易引起腸源性感染,加重病情。腸內營養物質進入腸道的部位決定對胰腺刺激的程度,越靠近上消化道遠端則對胰腺的刺激性越小。將腸內營養物質從經鼻一空腸管直接輸送至腸道,在避免刺激胰腺分泌的基礎上,為患兒提供足夠的營養和熱量,維持營養狀況。同時還能對胃腸道黏膜起到刺激作用,促進腸道蠕動,提高胃腸道黏膜更新能力,維持腸道內菌群平衡和腸黏膜屏障功能完整性,促進胃腸道功能快速恢復,從而縮短患兒腹脹緩解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指標、營養代謝指標及不良反應均優于對照組,結果提示經鼻-空腸腸內營養支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效果更為顯著,且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經鼻-空腸腸內營養支持可縮短重癥急性胰腺炎患兒臨床癥狀及指標改善時間,改善營養狀況,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