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467599)王冬梅
PCa是死亡率僅次于肺癌的高發性癌癥。為了提高PCa的確診效果,本研究采用DWI、DCE-MRI聯合診斷前列腺疾病患者,以確定DWI及DCE-MRI在PCa與BPH診斷鑒別中的臨床價值。
1.1 基本資料 研究將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88例PCa、BPH患者作為觀察對象,PCa46例,年齡49~78(68.7±5.3)歲;PAS水平5.8~98(67.8±9.4)ng/ml;BPH42例;年齡51~80(69.2±5.4)歲;PAS水平6.1~99(68.3±9.2)ng/ml。研究納入對象檢查前,均未采取內分泌、放療等治療,且無MRI檢查禁忌癥,并簽署有知情同意書。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且存在嚴重的心腎肝腦等臟器功能障礙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采用3.0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Verio,德國Siemens公司生產)和16通道體部相控陣表面線圈檢查,掃描中心為恥骨聯合上方2cm左右的部位。采用快速翻轉恢復壓脂序列橫斷位、矢狀位及冠狀位的T2WI,掃描參數TR/TE:4000/96ms,層厚/FOV/采集矩陣:3/240×240/320×320(mm)。DWI掃描(單次激發平面回波序列),TR/TE:4500/93ms,層厚/F O V/采集矩陣:4/260×221/160×120(mm),掃描后重建ADC圖。DCEMRI掃描:掃描序列橫斷位T1WI,采用0.1mmol/kg的釓噴酸葡胺經肘靜脈以2ml/s速率團注,注射后加注10ml的0.9%NaCl。TR/TE:5.8/2.17ms,層厚/FOV/采集矩陣:3.6/260×211/352×352(mm)。
1.3 觀察指標 研究以兩組患者的血管滲透性參數(Ktrans、Kep、Ve)、ADC(表觀擴散系數)值,血管滲透性參數及ADC值診斷PCa的診斷效能為觀察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所有研究數據,計數與計量數據用(n,%)和(±s)表示,組間檢驗用x2和t表示,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管滲透性參數與ADC值對比 Pca組血管滲透參數明顯高于BPH組,ADC值則明顯低于BPH組,組內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1。
2.2 血管滲透性參數與ADC值診斷PCa的效能分析 Kep、ADC值聯合與Kep、Ktrans、ADC值聯合診斷PCa的診斷效能均未提高,而上述血管滲透性參數聯合ADC值診斷PCa時的診斷效能不僅有所提高,還明顯高于單個參數的診斷效能,如附表2。
此次研究給予兩組患者常規MRI、DWI和DCE-MRI檢查,結果顯示BPH組的各項血管滲透性參數指標明顯低于PCa組,但其ADC值則明顯高于PCa組,且血管滲透性參數聯合ADC的PCa診斷效能優于單一的參數診斷效能[1][2]。表明DWI及DCE-MRI聯合用于PCa診斷時的鑒別效果更確切,而DWI能反映出水分子擴散運動速度及范圍,ADC值越小表明該區域水分子擴散受限程度越嚴重。因此,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值明顯高于PCa患者。此外,MRI成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單一的成像方法無法準確診斷PCa[3],但多參數聯合的MRI成像技術能明確前列腺解剖結構和物質代謝等詳細信息,因此,DWI聯合DCE-MRI掃描的檢出率優于僅采用DCE-MRI掃描的結構。同時,ADC和Kep可以作為DWI、DCE-MRI聯合診斷PCa的主要參數。
附表1 兩組患者血管滲透性參數及ADC值對比(n,±s)

附表1 兩組患者血管滲透性參數及ADC值對比(n,±s)
組別 Kep(min-1) Ktrans(min-1) Ve ADC(×10-3mm2/s)PCa組(n=46) 1.91±0.73 2.39±1.12 0.83±0.25 0.92±0.41 BPH組(n=42)1.06±0.45 1.05±1.10 0.63±0.34 1.75±0.37 P<0.05 <0.05 <0.05 <0.05

附表2 血管滲透性參數與ADC值聯合診斷PCa的診斷效能分析
綜上所述,DWI、DCE-MRI聯合診斷PCa能提高PCa的診斷效能,是鑒別前列腺良惡性病變的有效診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