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紅玲 梁瑛楠 郭龍龍
摘要:信仰是人類的精神需要,是引導一個人行為方式靈魂所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人們對意識形態的認識逐漸改變,對個人精神信仰的追求也在不斷的調整中。本文以遼寧省部分高校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和個體訪談,分析闡述大學生精神信仰的現狀。
關鍵詞:精神信仰;現狀;實證研究
一、研究背景
當代青年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我們面臨的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1]。他們是否能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展。改革開放40年來,市場經濟逐漸成為經濟發展形式的主流,特別是互聯網加速發展的時代,嚴重沖擊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如何讓當代大學生堅守住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下的核心價值觀,幫助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的現實問題。因此,重視研究當代大學生精神信仰顯得格外重要。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調查通過隨機抽樣,對遼寧省部分高校中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5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問卷500份,回收474份,有效問卷454份,有效回收率90.8%。包括男生223人,女生231人;覆蓋工、文、理、經管類和藝術類等專業。
2、研究媒介
本次研究使用大學生精神信仰問卷開展調查,“大學生精神信仰問卷”由宋興川等編制,包括以下因子:超自然信仰(包括宗教信仰、神靈崇拜)、社會信仰(包括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政治信仰)、實用信仰(包括生命崇拜、金錢崇拜、家族崇拜、家庭崇拜)。問卷包含39個題目,每個選題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共6個選項,分別對應1-6分[2]。
3.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軟件處理數據,得出大學生精神信仰的現狀,進而為分析大學生宗教信仰維度提供支撐。
三、研究分析
從調查結果顯示,排序依次是民族主義、金錢崇拜、生命崇拜、神靈崇拜、國家主義、宗教崇拜、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和家庭崇拜(見表1)。究其原因,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受盡列強的屈辱和折磨,進入新時代以后,國家無論從經濟體還是軟硬實力來看,都晉級世界強國之席,所以大學生表現出強烈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其次,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網絡直播的興起和花花世界的誘惑,大學生在金錢方面的需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而出現大學生對金錢的十分渴望。再者,由于經濟和科技的迅速發展,使得人們更樂于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而珍愛自己的生命。此外,當前人與自然、社會的不和諧,造成自然災害頻發,意外事故頻繁,而互聯網時代,使大學生第一時間就能接收到相關消息,促動他們的心靈,這些因素都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大學生對生命的崇拜。另外,受社會思潮的影響,部分學生自制能力較差,壓力較大,自己找不到正確的排解方式,寄希望于神靈崇拜和宗教信仰,期待得到心安和解脫。
對大學生精神信仰的性別差異進行分析發現,在神靈崇拜、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和家庭崇拜等五個維度男生比女生高,在民族主義、金錢崇拜、生命崇拜、國家主義這四個維度女生比男生高,但是統計學上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這說明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男性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壓力較大,而且男性的抗挫折能力低于女性,所以有時會借助神靈崇拜、宗教信仰等釋放壓力,再者,從傳統觀念中得知,男性是家里的頂梁柱,因而在家族崇拜和家庭崇拜方面也表現出優勢。而女性對于金錢的渴望和對生命的珍惜在日常生活中處處能夠體現出來,她們更多追求對自然的向往和自我的認可,而且女性對民族和國家的歸屬感較強,愛國主義精神表現突出。
對大學生精神信仰的年級差異進行分析發現,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民族主義、神靈崇拜、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國家主義等六個維度存在顯著差異,特別是大四學生,在神靈崇拜、宗教信仰和家族崇拜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年級學生(包括研究生)。但在金錢崇拜、生命崇拜、家庭崇拜等維度,不同年級的學生沒有顯著差異。這說明隨著年級的增加,大學生逐漸走向成熟,他們的思想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但是在大四即將步入社會時的心態、經歷和周邊環境都對他們產生了很強的沖擊力,因此在神靈崇拜、宗教信仰和家族崇拜方面尤為顯著。
對大學生精神信仰的專業差異進行分析發現,不同專業的學生在金錢崇拜、神靈崇拜、政治信仰、宗教信仰、家族崇拜、家庭崇拜及國家主義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但在其他維度方面沒有顯著的專業差異。經過深入比較發現,藝術類的學生在金錢崇拜方面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專業學生,而民族主義得分明顯低于其他專業學生,這與現實社會所表現出的比較吻合。宗教信仰和神靈崇拜兩個維度上,經管類的學生得分明顯低于其他專業學生,說明經管類的學生思維較為活躍,涉獵更多的是理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比較理性和從容,在看待事物的態度上比較陽光和積極。
對大學生精神信仰的城鄉差異進行分析發現,不同地區的學生在民族主義、政治信仰、家庭崇拜、國家主義方面有顯著差異,但是在其他維度方面沒有顯著的城鄉差異。進一步研究發現,農村鄉鎮學生的神靈崇拜和宗教信仰得分遠遠高于一二線城市的學生,他們因受家庭環境、經濟條件、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影響,對神靈崇拜和宗教信仰存在一種神秘感,并認同于家人的信仰而生活。
四、研究結論
通過此次研究發現,遼寧省高校中51%的大學生沒有精神信仰,而有精神信仰的大學生群體約為35.3%,另外還有13.7%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不清楚有沒有信仰。對于有精神信仰的大學生群體,他們認為精神信仰可以為他們帶來不同的心理體驗滿足感,分別是自己理想的實現(28.9%)、家庭的幸福(19.6%)、事業的成功(12.2%),而39.3%的大學生群體認為三者皆有。
在新時代的號召下,關注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已經成為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面對經濟發展的迅猛帶來的多種多樣的意識形態,如何能抓住學生的成長規律,弱化效果,強化服務,讓學生堅定科學理性的信仰,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感覺成長的快樂,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一個挑戰。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8.5.2
[2]宋興川,大學生精神信仰的特點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專項)L17BSZ006階段性研究成果;2017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專項)L17WSZ012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