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摘 要】文章首先對電視新聞專題片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其次展開了對電視新聞專題片采訪藝術的研究,希望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電視新聞專題片;采訪藝術;提問;記者
隨著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各種短視頻以很快的速度將各種動態信息傳遞到公眾的眼前,電視報道失去了時效性上的優勢,從新聞深度上下功夫、用電視節目的思辨性和深刻性等與網絡媒體展開競爭,己經成為電視新聞工作者當今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新聞專題片是以“深度”見長的電視節目形式,節目中的“深刻”程度既需要記者通過采訪過程不斷開掘,更需要記者在前期的策劃過程中認真思考,為采訪活動理清思路,讓采訪工作事半功倍。
一、電視新聞專題片的概述
對于不同的學者而言,其對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定義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處,但是總體思路是一樣的,也就是認為電視新聞專題片為通過采用電視新聞的表現方法來對社會中的一些熱點輿論事件進行深入的研究的一種電視節目。通過這一節目表達出自身的觀點,對受眾進行引導,同時滿足受眾的特定需求,起到引導輿論、為受眾提供服務的作用。
二、電視新聞專題片采訪藝術
要想制作一個優秀的電視新聞專題片,就需要對其采訪藝術進行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從如下六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詳見圖1。
(一)制定合理、全面的采訪提綱
在開展新聞采訪工作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采訪前的準備工作。對于大部分新聞工作人員來說,其應對這一環節引起充分的重視。在實際采訪的過程中,部分新聞工作人員為了查明事情的真實狀況常常會忽略自身的人身安全,因為假如新聞記者在整個事件中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沒有自己的觀點,自身不進行實際的調查,就極易出現錯誤的報道,從而無法保障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只有采訪前的準備工作足夠充足,才能保障采訪的高質量與高水平。不管采訪的是事件還是人物,作為一名記者都要盡自己的能力通過各種渠道來獲得最大量的資料,并且通過自己的整理和思考研究,從而能夠思考出全方面的、深入的提問,能夠做到人們常說的有的放矢。只有這樣記者才能在采訪的過程中始終處于引導和主導的位置。與此同時被記者觀察到的細節也可以成為采訪時候的提問問題,而且這樣的問題更能夠讓受訪者認同。
(二)重視采訪過程中的細節
為了讓電視新聞專題片更為生動、形象,記者就需要在實際采訪的過程中,深入挖掘新聞中的亮點。要想制作一部優秀的新聞專題片,就要求記者應具備實事求是的態度,并要在新聞中加入一些細節性的內容,如細節的真相以及數據等,只有這樣才可以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住。所以,在實際開展新聞采訪工作時,記者應針對具體事情進行提問題,以防止出現那種盲目性的提問,因為這種問題會使被采訪者產生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只能采用一種敷衍式的同答。比方說在進行一些民生類的新聞報道采訪時,記者應該更多地從普通百姓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從基層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新聞,從而得到一些看似普通,但卻反映出特定意義和思想的新聞,從而得到一篇受到普通觀眾所喜愛的電視新聞報道。
(三)總結新聞采寫的規律性
一般來說,大部分記者都對新聞業的工作具有自身的理想,具有非常大的熱情。雖然記者無法對自身所報道的事件進行評論,但是在各種各樣的事件中,報道某一事件是具有其理由的,這其中就蘊含著記者的主題思想。通常而言,記者所寫出的文章是在選擇一些材料之后產生的,但是所寫的新聞并不是簡單將整個事件發生的結果進行論述,而是要有側重點地突出新聞中的若干點來作為新聞報道的主要目的和中心,在這里所提到的框架不是新聞的結構,是新聞在寫作的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全部的范圍,絕不能夠做出與事實相悖的新聞。新聞是需要報道最新發生的事情,需要全面而且要客觀,不能夠有任何偏頗,這些不但要了然于心,更要在新聞的采訪、收集和寫作的工作過程中,將其當做重要的理念依據。
(四)對采訪對策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在實際開展電視新聞采訪工作時,記者要按照被采訪人員的性格、修養等特征采取合理的采訪方法,如開門見山、迂回接近等。如果被采訪人員屬于性格豪爽的人,記者就要使用坦白直率的語言來進行采訪;而對于一些禮節性的采訪來說,就應當采用婉轉含蓄的方式進行表達;面對那些性格較為急躁的被采訪者,利用旁敲側擊的采訪方式可能更容易得到需要的同答;而面對那些性格較為內向、不善表達的被采訪者,利用直接和強硬的采訪方式可能會收到理想的效果。關鍵問題就是要針對不同的人進行針對性的采訪。另外,在采訪過程中遇到一些特殊對象時,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采訪方式進行采訪。
(五)對提問進行合理分配
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就離不開有效的提問環節,但是,針對記者而言,其應對被采訪人員進行合理的分配,對采訪的目的進行明確,以獲得對方的協作與幫助。在第一次見采訪對象時,記者要將介紹信展示出來,并表明自己的采訪目的,以獲得對方的信任。在實際采訪的過程中,被采訪者應注意同答問題時盡可能言簡意賅,提供準備信息,便于記者抓住重點。同時應真誠作答,無需弄虛作假。除了在會帶問題時的語言能反映被采訪者的個性特征外,體態風貌也是記者應關注的方面。
對于所提出的問題而言,其應具有一定的具體性。如果記者的經驗不足,就可能會導致其所提出的問題較為籠統,嚴重時可能存在目的不明的情況,讓人不了解采訪的真正意義是什么,比如:您是怎么想的?您有什么感想?等等類似的問題都很難進行回答。并且,這種問題最終也只會得到對方較為寬泛的答案。因此,記者在進行提問時,應對問題進行合理的設置,使其具有一定的特征,只有做到這點才能夠得到有意義的答案作為材料。要把采訪中單純的問答,變成一問一答有節奏的交流,這樣的采訪更容易讓采訪的氣氛緊張,問一些讀者最想知道的,最想問的問題,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問題,這樣才能讓讀者和普通大眾們對新聞采訪感興趣,而且提問的時候應注意問題要直接、簡單、易懂,不要犯籠統、模糊、寬泛的錯誤。
(六)直奔主題
在進行新聞采訪的過程中,經常會存在被采訪人員不根據記者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而自己想象出一系列與之沒有關聯的事情的現象。在這種狀況下,假如輕易將對方的談話打斷就會顯得自身非常失禮,但是又不可讓被采訪人員隨便進行發揮,在這樣的兩難狀況下,作為記者就要臨機應變,委婉但是有效地把話題拉同到自己的問題上來。要做到這一點,記者必須全身心投入。記者身心投入了,才能走進人民群眾中間,同人民群眾保持零距離接觸。才能感染對方,使對方有感而發,真情流露。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采訪是電視新聞專題片制作的重要環節,要想制作出一個比較好的電視新聞專題片,就需要對其采訪藝術進行深入的研究,掌握合理的采訪技巧,提升采訪質量。
【參考文獻】
[1]呂檸芯.電視新聞專題片的采訪藝術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2]孫林玉.電視新聞專題片的采訪技巧[J].采寫編,2017,0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