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縣人民醫院(456750)高永芳
在臨床婦科中,子宮內膜息肉屬于常見的一種良性結節[1]。對于處于育齡期患者臨床表現為不孕以及經間期出血,對于絕經后患者,則表現為不規律出血。手術為治療該疾病的常用手段,以宮腔鏡手術為主[2]。在治療期間給予合理的護理措施干預可提高治療效果,本文中,主要研究整體護理對宮腔鏡手術和孕激素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治療效果、手術時間與治療時間的影響,并獲得了較為可觀的效果。報告見下文。
1.1 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進行宮腔鏡手術和孕激素治療的80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為27~59歲,平均(40.33±5.27)歲;已婚58例,未婚22例。根據入院時間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分別占40例。
1.2 方法 兩組均在治療期間給予入院指導、術前準備、術后生命體征監測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基礎上,實驗組實施整體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心理護理干預:首先護理人員應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將疾病相關知識向其講解,使患者對宮腔鏡治療具有一定了解,緩解不良心理情緒。②術前準備:于手術前1d,指導患者進行藥物皮敏試驗,做好會陰部備皮以及交叉配血等準備工作。以碘伏溶液清洗外陰和陰道。控制飲食,保持腸道通暢,并進行灌腸處理。③術中護理:去枕平臥,進行心電監測,定時測量血壓、脈搏、呼吸以及血氧飽和度等。若出現陰道出血量大情況,則應立即向醫師匯報,緊急處理。④術后干預:手術結束返回病房后,嚴密監測其呼吸、尿量、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若出現呼吸困難、頭疼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向醫生匯報,并及時處理。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手術時間、治療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計數資料數據均用SPSS20.0軟件核對,分別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t、卡方檢驗。差異顯著,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效果 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見附表1。
2.2 手術時間、治療時間 常規組手術時間、治療時間均較實驗組更長,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刮宮術、宮腔鏡手術以及子宮切除術等均為臨床常用于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手術方法,其中效果以宮腔鏡手術最佳。在手術基礎上,聯合孕激素輔助治療,并加上合理的護理措施干預,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3]。
由于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以及緊張等不良情緒,對治療效果具有嚴重影響。本研究給予實驗組患者整體護理,通過術前心理疏導以及陰道、腸道準備工作,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有效提高其治療配合度,進而提高治療效果。不僅如此,通過術中以及術后的生命體征監測以及不良反應處理,可保證患者的治療安全性。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果明顯高于常規組,且手術時間為(56.34±13.24)min、治療時間為(6.28±1.50)d,相較于常規組明顯更短,P<0.05。提示,將整體護理干預應用于宮腔鏡手術和孕激素治療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中,可提高治療效果,較大程度上將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治療時間縮短,進而可減輕患者的治療費用,在減少手術治療成本方面作用較大。綜上所述,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在進行宮腔鏡手術和孕激素治療期間,給予整體護理干預,可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手術時間和治療時間,值得推廣。

附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附表2 兩組手術時間、治療時間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