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婦幼保健院(457000)劉志敏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7年8月醫院收治的98例重度子癇前期產婦為觀察組,年齡25歲~38歲,產次1次~3次,孕周30周~35周;選取2016年9月~2017年2月醫院收治的95例重度子癇前期產婦為對照組,年齡22歲~37歲,孕次1次~3次,孕周29周~35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產婦均按照醫囑給予藥物治療及療效觀察,治療方法均衡。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由護理人員大量查閱資料,根據循證學依據制定集束化護理計劃,具體內容如下:入院后1min內平臥或頭低左側臥位,解開領口和褲袋、吸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入院后5min內監測生命體征,建立2條以上的靜脈通道,留取血液標本,行心電、血壓、血氧監。入院后30min內備好藥物及儀器。入院30min~24h將產婦置于單間,臥床休息,擺放保持安靜的警示牌。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注意觀察產婦有無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蛋白尿、抽搐、視物模糊、煩躁等癥狀出現,特別是血壓的變化,發現異常第一時間通知醫生。準確記錄24h液體出入量,每隔2h~3h導尿1次。抽搐停止2h者可終止妊娠,對抽搐停止后進入第一產程活躍期或進入第二產程者在嚴密監護下可陰道試產;對不能控制抽搐、不能自行臨產、胎盤功能明顯減弱、不能臨盆或有胎兒宮內窘迫者選擇剖宮產終止妊娠。

附表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數(%)]
同時加強健康指導和心理支持,給予患者心理支持,理解、同情患者的感受。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適當的安慰,告訴患者只要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此病的預后是比較理想的;在治療護理過程中給予患者適當的信息,如病情得到控制,血壓穩定,胎心音正常等,使其對病情有所了解,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1.3 觀察指標 統計產婦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包括胎盤早剝、子癇、心肝腎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癥以及產后出血;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分析數據,采用t檢驗、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 觀察組的并發癥為8.16%,明顯低于對照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分析 觀察組產婦對護理總滿意度為98.98%(97/98),明顯高于對照組85.26%(81/98),經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0.858,P=0.001)。
重度子癇前期是導致母嬰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有調查顯示,重度子癇前期圍產兒的死亡率高達13.30%[1]。臨床上治療重度子癇前期的有效方式是盡早為產婦開展剖宮產術終止妊娠,但合理的護理措施也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顯著降低子癇的發生率,確保母嬰的安全。然而常規護理對重度子癇前期產婦的護理缺乏預見性,護理環節中存在無序性和隨意性,很有可能出現護理疏漏和疏忽。
本研究通過對重度子癇前期產婦實施集束化管理,同時注重對產婦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結果發現,實施集束化護理能夠顯著提高產婦的救治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產后的生活質量,而常規化護理的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對產婦的救治效果相對不明顯。陳鵬英[2]的研究顯示,集束化護理能夠改善子癇前期產婦妊娠結局,避免嚴重并發癥,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以上結論。但同時也要注意,集束化護理措施需要護理人員之間、護理人員與醫生之間的密切配合,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相對于常規化護理來說,能夠降低產婦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產婦的預后,改善產后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