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鄭市人民醫院(451100)岳紅霞
1.1 基本資料 研究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療中、重度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的76例患者為觀察對象,隨機將其分為甲、乙兩組,每組38例。甲組患者年齡為27~43歲,平均(35.2±4.3)歲;病情中度22例,重度16例;乙組患者年齡為26~45歲,平均(35.5±4.2)歲;病情中度21例,重度17例。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LEEP術治療,取膀胱截石位,自患者外陰至宮頸消毒后,充分顯露宮頸,手術使用的LEEP刀型號可根據宮頸病變范圍及深淺進行選擇,然后自上而下緩慢切除病變組織。術后使用碘伏對手術創面和陰道進行消毒,若患者出血較多,可使用明膠海綿填塞止血。同時,給予甲組患者常規的頭孢克洛(海南惠普森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042)和替硝唑(國藥準字H43020659,湖南迪諾制藥有限公司)進行抗感染治療,替硝唑用量為2g,1次/d;頭孢克洛用量為0.25g,3次/d,連續治療5天。乙組采用LEEP刀聯合殼聚糖凝膠(湖北普愛藥業有限公司,鄂械注準2014264077,5g/支)治療,LEEP刀治療操作方法與甲組相同,患者使用殼聚糖凝膠治療前徹底清潔外陰和雙手,再將殼聚糖凝膠置于陰道后穹窿處,靜臥20min,每隔1天治療1次,連續治療4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4周、8周的創面愈合率、治療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療效判定標準: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柱狀上皮異位面積未縮小為無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柱狀上皮異位面積與治療前相比縮?。?0%為有效;臨床癥狀明顯緩解或消失,柱狀上皮異位面積較治療前縮?。?0%為顯效;臨床癥狀與柱狀上皮異位面完全消失,宮頸光滑且顏色恢復正常為治愈。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采用SPSS22.0分析,計數與計量數據用(n,%)和(±s)表示,組間對比差異用x2和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術后4周及8周創面愈合率比較 乙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術后4周及8周的創面愈合率均明顯高于甲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乙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6%)明顯低于甲組(18.4%),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術后4周及8周創面愈合率對比(n,%)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屬于婦科疾病中的常見病,目前,臨床上認為中、重度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患者血供不佳,治療時應注重改善患者宮頸局部血液循環狀態,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其早日康復。此次研究將中、重度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癥患者為試驗對象,給予患者不同的治療措施,結果顯示乙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術后4周、8周的創面愈合率明顯高于甲組,但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甲組,結果表明采用利普刀聯合殼聚糖凝膠治療中、重度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癥,能有效促進患者術后創面愈合,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主要原因為殼聚糖凝膠屬于天然高分子脫乙酰甲殼素,具有較好的生物官能、血液相容性和微生物降解性,能有效殺菌,調脂,針對宮頸炎、陰道炎等婦科疾病,能消除患者的炎癥反應,修復糜爛病變組織[1]。而LEEP刀治療技術可促使宮頸糜爛部位吸收高頻電波,瞬間產生高熱,導致糜爛局部表皮壞死,結痂脫落,促進宮頸柱狀上皮再生,達到創面愈合的效果[2]。
綜上所述,利普刀聯合殼聚糖凝膠治療中、重度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癥,有利于促進宮頸創面愈合,減少患者創面感染、腰腹墜脹等不良反應,適合用于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