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開平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529300)譚煥儀
死胎不下(胚胎或胎兒已死亡滯留宮腔內未能及時排出)、過期流產都被稱為“稽留流產”,胚胎停止發育后,稽留物若未及時清除,大量的凝血酶參與母體血液循環[1],會導致凝血功能發生障礙。清宮術是醫治稽留流產的常用方式,但需要配合藥物實施,本文為了分析米非司酮與米索前列醇配伍應用在稽留流產中的治療效果,選取患者共80例,詳細內容見正文描述。
1.1 一般資料 選出80例稽留流產患者(2016年2月1日~2018年2月1日)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年齡區間:21~40(26.35±4.15)歲;孕周:6~13(11.15±0.26)周。對照組:年齡區間:20~41(26.23±4.20)歲;孕周:6~13(11.11±0.13)周。兩組稽留流產患者的基礎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與對比要求相符。
1.2 方法 對照組:服用戊酸雌二醇,每天三次,每次5mg,加米非司酮片每天一次,每次75mg,連續用藥兩天,在第三天檢查子宮大小,行刮宮術(吸刮或鉗刮術),孕期在12周以下的患者,接受鉗刮術;超過12周孕期的患者,服用米索前列醇,在排出胎盤后實施清宮手術。觀察組:服用戊酸雌二醇,每天三次,每次5mg,加米非司酮片每天一次,每次75mg,連續用藥兩天,第三天服0.6mg米索前列醇,服藥前后兩小時都不得進食,每2小時觀察藥效,對于無宮縮反應者,每兩小時0.4mg服下,24小時可共服米索1.8mg,流產失敗以及不完全流產者需要實施清宮手術。
1.3 觀察項目 ①對兩組流產情況加以判定。②記錄兩組用藥與排胎間隔時間、排胎后兩小時內陰道出血量。③統計各組清宮術病人的術中失血量。④比較兩組藥物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處理 文中計數、計量資料用SPSS20.0軟件進行x2、t檢驗,P<0.05代表對比數據存在顯著差異。
2.1 流產情況 觀察組的完全流產率更高,不完全流產率更低,P<0.05,兩組流產失敗率相差不大,P>0.05。如附表1。
2.2 排胎情況 兩組用藥與排胎間隔時間相差不大,P>0.05,兩組排胎后兩小時內陰道出血量相比,觀察組更少,P<0.05。如附表2。
2.3 手術情況 對照組中有23例病人接受了清宮術,觀察組中15例,觀察組的術中失血量比對照組更少(29.56±2.20 vs 69.52±3.32)ml,P<0.05。
2.4 藥物不良反應 觀察組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17.50%與對照組20.00%相比,無明顯差別,P>0.05。

附表1 兩組流產情況[n(%)]
附表2 兩組排胎情況(±s)

附表2 兩組排胎情況(±s)
注:兩組對比結果,▲P<0.05。
排胎后兩小時內陰道出血量(ml)組名 例數(n) 用藥與排胎間隔時間(小時)對照組 40 18.20±4.26 102.26±33.31觀察組 40 18.24±4.15 80.56±19.52▲t-0.043 3.555 P-0.966 0.001
米非司酮(抗孕酮類藥物)結合于孕酮受體,對孕酮活性進行抑制,誘導蛻膜組織細胞逐漸變性,進而死亡,并且還可導致絨毛組織缺血[2],逐漸壞死,作用在子宮頸位置,有軟化、擴張子宮頸的作用,順利排出妊娠物。米索前列醇(前列腺素E1衍生物)會對宮頸纖維組織加以刺激,提高彈性蛋白酶、膠原酶的裂解速度,促進宮頸軟化,并且還能夠使蛋白酶活性增加,降低手術難度。
結果部分數據顯示,觀察組流產情況、排胎情況以及手術情況都優于對照組,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無明顯差別,寒戰、發熱、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大多因口服米索前列醇所致,經對癥處理后或大多無需處理都得以緩解。
綜上分析可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療稽留流產效果令人滿意,能夠最大程度上促進妊娠物排出,并且藥物不良反應輕微,可避免行刮宮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