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450000)趙曉燕 張艷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收治的86例腎移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2014年1月~2017年6月),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齡在19~59歲之間,平均年齡(40.64±0.62)歲。觀察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齡在22~58歲之間,平均年齡(38.76±0.73)歲。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術前護理干預模式,包括術前健康教育、術前準備以及對手術過程的講解、術后注意事項等。
觀察組采用術前護理干預模式:①術前心理干預:在患者接受手術前,通過與患者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了解患者的術前心理狀態。護理人員需要利用專業的護理知識以及護理服務積極做好對患者的心理干預,讓患者安心接受手術;②做好術前社會支持:由于接受腎移植的患者在術前接受的所有治療已經讓患者的身心狀態受到很大影響,加上前期治療、手術治療等帶來的高額費用容易加重患者的內心痛苦,因此為讓患者安全接受手術,護理人員需要聯合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支持,鼓勵患者家屬表明對患者的支持,聯合患者朋友做好對患者的全力支持工作。③加強術前知識宣教:利用多種手段做好對腎移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的宣教工作,詳細告知患者術前準備的意義,術中大致的手術流程,術后監護工作以及出院全過程。告知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做好相應護理工作,讓患者能夠以良好的依從性配合術前的各方面護理與治療工作。④鼓勵患者積極參加腎友會,鼓勵患者在接受手術前至少參加1次腎移植術后病人聯誼會,同時鼓勵患者家屬共同參加。邀請術后腎功能恢復良好、生活質量好的患者作為主講人去講述自己從術前接受治療、術后恢復的過程,宣講自己積極接受醫療與護理對于提高術后恢復的作用。
1.3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SAS,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完成數據的處理與對比,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計量資料則以(±s)的形式來表示,通過t對其予以檢驗,只有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對比兩組SDS、SAS評分情況 兩組護理前SDS、SAS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SAS評分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對比兩組SDS、SAS評分情況
一項針對尿毒癥的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尿毒癥患者200萬,其中每年只有5000例腎移植[2]。本次研究重點對腎移植患者積極做好術前護理干預工作,從心理支持、健康知識宣講、術前社會支持等多個方面積極做好護理干預工作。對于接受腎移植病人而言,術前的護理干預對于患者而言有重要意義,通過術前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前不良心理狀態。特別是部分腎移植患者術前心理狀態比較復雜,順利開展各方面心理護理工作有一定難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影響到手術效果。通過積極開展術前護理干預,兩組護理前SDS、SAS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評分(36.62±4.29)分、SAS評分(35.87±4.64)分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SDS評分(54.89±5.09)分、SAS評分(57.09±6.2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腎移植患者采取術前護理干預可改善不良心理狀態,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