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醫院(450000)韓芳
腦腫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疾病,多因腦垂體、腦膜、腦組織等部位出現自身病變引起,一般呈膨脹性生長[1]。不管腦腫瘤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均會使患者出現顱內壓升高壓迫腦部神經及組織,病情嚴重者會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時也使患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出現負性情緒,影響臨床治療效果[2][3]。因此腦腫瘤患者實施有效心理干預尤為重要。故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腦腫瘤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62例腦腫瘤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n=31)和實驗組(n=31)。對照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8~73歲,平均年齡(42.57±10.24)歲。實驗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10~75歲,平均年齡(43.82±10.3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健康教育、術前準備、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等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方法如下:①術前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將患者詳細病情、手術目的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情況告知患者,幫助患者認清手術重要性,并引導患者家屬及朋友參與進來,給予患者心理支持,消除患者心中疑慮,增強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講述手術治療成功案例,增強患者對手術治療信心,使其在手術治療中保持積極樂觀心態。②術后心理干預。術后主動與患者交流,告知手術順利完成,并說一些鼓勵的話,給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降低術后疼痛帶來的焦慮及不安情緒。
1.3 觀察指標 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干預前后患者心理狀態,包含20 個項目,實施4級評分,分值越高焦慮、抑郁狀態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干預后,實驗組SAS、SDS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與SDS評分表對比(±s,分)

附表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與SDS評分表對比(±s,分)
組別 SAS SD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31) 52.71±5.83 46.24±4.12 61.32±5.73 48.57±4.89實驗組(n=31) 53.64±5.96 38.61±3.25 62.14±5.61 37.52±3.74 t 0.621 6.365 0.567 9.994 P>0.05 <0.05 >0.05 <0.05
目前手術是治療腦腫瘤最有效方案,但因多數患者對手術本身具有一定的恐懼心理,并且手術治療費用也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患者術前出現負性情緒,出現食欲不振、血壓升高、失眠等癥狀,影響手術治療。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通過各種途徑及方式,積極影響患者心理活動,消除其心理疑慮,進而達到心理干預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SAS、SDS評分較對照組低,表明對腦腫瘤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改善其負性情緒,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配合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究其原因為心理護理干預通過術前疾病及手術介紹,使患者充分了解手術治療重要性,消除患者心中焦慮不安情緒;家人及朋友的鼓勵,使患者感受到關心及愛護,能夠使其保持積極樂觀心態接受治療;手術成功案例敘述,能有效增強患者治療信心,使患者更好配合手術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降低術中應激反應,保證手術順利完成;術后及時告知手術順利完成,消除患者心中焦慮不安情緒;積極的言語鼓勵及心理疏導,使患者感受到安慰,利于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帶來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可明顯緩解腦腫瘤患者負性情緒,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