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450000)張艷 唐倩
腎移植術后新發糖尿病不僅會對患者移植腎和受體存活產生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易增加患者機體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因此,對于腎移植患者術后并發糖尿病的患者,臨床還需給予其提供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才能有效改善患者機體的血糖水平,并防范其發生其他的術后并發癥[1]。本文主要探究了綜合護理干預對腎移植術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2例腎移植術后新發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既往均無糖尿病,該項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在研究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6例,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分布為:37~74歲,平均年齡為(46.2±2.5)歲,研究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分布為:38~72歲,平均年齡為(46.5±2.4)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遵循醫囑給予患者提供常規的改善微循環和降糖藥物治療,并做好患者術后日常體征的監測護理。研究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除了上述基本護理外,還需增加:①血糖監測護理,術后,護理人員需定期測量患者的血糖水平,若患者的血糖高于>33.3mmol/L,需給予其提供降血糖、糾正酸中毒和補充電解質等治療護理。②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大多數患者對腎移植術后并發糖尿病的發病原因并不清楚,多認為是手術操作因素所致,因此,術后常易出現煩躁、焦慮、對手術治療效果存有疑慮等不良情緒,為此,護理人員需耐心為患者講解該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臨床的治療與護理工作,將能促進其血糖水平得到快速改善。③預防感染護理,術后并發糖尿病易導致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增加,如降低患者機體的抗感染能力,因此,術后,護理人員需嚴格做好患者病房的保護性隔離護理,定期對其病房進行消毒、定期幫其更換靜脈留置針和手術切口敷料,留置導尿管期間,引導患者家屬定期幫助其擦洗會陰,以避免發生泌尿系統感染等。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機體的血糖水平變化以及其他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機體的血糖水平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各項血糖水平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其他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其他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2.8%)明顯低于對照組(16.7%),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

附表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機體的血糖水平對比
腎移植術是提升尿毒癥等需要腎移植患者存活率和改善其預后生活質量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但不少研究均證實,腎移植患者術后易并發糖尿病,該種并發癥也被稱之為腎移植術后新發糖尿病,發病率高達20%[2]。本研究中,對兩組移植術后新發糖尿病患者分別施行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其干預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各項血糖水平對比均無顯著差異,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以及其他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了對腎移植術后新發糖尿病患者施行綜合護理干預,不僅能有效改善其機體血糖水平,同時還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腎移植術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標,其干預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