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召縣中醫院(474650)劉杰
乙肝肝硬化主要經乙型病毒性肝炎發展形成,部分患者同時伴發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居多,嚴重者甚至引發肝腎綜合征[1]。臨床針對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處理不但要對機體肝病毒的復制進行抑制,同時需要對血糖水平進行控制[2]。此外,在治療的基礎上,還應該重視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本研究旨在探討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基本資料 2015年1月~2017年12月選取我院6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依據均分原則設置觀察和對照組。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3~62歲,平均(54.2±6.3)歲。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4~62歲,平均(55.5±6.1)歲。兩組基本資料中的各項內容相比較,一致性良好(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在治療基礎上實施常規處理,包括生命體征監測、用藥指導、出院前簡單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治療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心理護理干預。自患者入院開始,針對性實施心理疏導,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告知患者只要堅持治療,穩定病情,生活不會受到明顯影響。②飲食護理干預。全面考慮患者肝病具體病情、糖尿病飲食原則,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指導患者定量定時進食,少吃多餐,選擇易消化、清淡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以及水果,戒煙酒。③藥物護理。不建議口服降糖藥,因為雙呱類或者磺服類降糖藥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害。用藥時需密切檢測血糖、肝功能,及時發現異常。胰島素使用時必須準確控制劑量,治療過程中按照患者血糖具體水平對劑量進行有效調整。使用利尿藥時需密切觀察患者病情,避免出現低血糖或者低鉀癥狀,防止肝細胞更嚴重受損。兩組均持續干預3個月。
1.3 評價指標 在護理前以及護理后對兩組患者肝功能分別進行測定,指標包括總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應用貝克曼AU5800型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定。在護理前后分別測定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
1.4 統計方法 經SPSS19.0分析數據,利用[n(%)]表示全部計數資料,進行卡方X2檢驗,利用(±s)表示全部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對照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
2.1 肝功能比較 護理后兩組TBIL、AST、ALT指標結果均有下降,ALB結果均有升高,與護理前比較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護理后TBIL、AST、ALT指標低于對照組,ALB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血糖水平比較 護理后兩組血糖各項指標均有下降,觀察組護理后FPG、2hPBG、HBAlc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肝功能比較(±s)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肝功能比較(±s)
分組 時間 TBIL(mmol/l) ALB(g/l) AST(U/L) ALT(U/L)觀察組 護理前 57.5±4.9 30.7±5.6 87.8±10.5 88.6±10.7護理后 32.2±9.2 51.8±10.7 45.1±8.1 46.1±8.5對照組 護理前 56.9±5.1 30.2±4.9 86.7±10.2 87.9±10.4護理后 43.3±7.8 42.7±8.9 66.8±7.4 63.7±7.6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較(±s,mmHg)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較(±s,mmHg)
分組 時間 FPG 2hPBG HBAlc觀察組 護理前 10.7±2.6 15.5±2.4 8.9±1.0護理后 5.3±0.4 7.6±1.5 6.7±0.5對照組 護理前 10.9±2.7 15.6±3.0 8.8±0.8護理后 7.3±0.5 10.5±1.8 8.1±0.7
綜合護理干預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全面性,強調從各個方面對患者開展護理服務,將綜合護理用于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目的是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有效控制,促進患者肝功能恢復,減少并發癥,對肝功能惡化程度發揮延緩作用,從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對兩組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護理、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觀察組護理后肝功能TBIL、AST、ALT指標結果明顯低于對照組,ALB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血糖FPG、2hPBG、HBAlc指標結果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用于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能夠更明顯改善肝功能,穩定血糖水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