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院(462300)張賀 胡偉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術室患者12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19~71歲,平均年齡(37.5±6.2)歲。觀察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21~74歲,平均年齡(38.1±7.3)歲。兩組基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對病房的溫濕度進行有效控制,以使患者感到舒適為宜;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密切觀察,若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對患者開展疾病宣教,遵照醫囑為患者進行用藥治療等。觀察組除進行常規護理外,還需加用人性化舒適護理,內容包括:①在手術開展前,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開展評估,并根據患者自身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認知能力,對其開展疾病知識宣教,手術治療過程內容宣教,并對存在緊張、焦慮情緒的患者開展心理疏導,以成功案例鼓勵患者,使患者的內心負性情緒得以疏解。并指導患者家屬為其提供家庭支持,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②在手術開展期間,患者在進入到手術室時,護理人員應主動對患者進行熱情接待,使患者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心;在手術進行過程中,護理人員在開展各項護理操作時,動作必須快速、輕柔、穩定、準確,同時需要合理調節手術室溫度和濕度,以使患者感到舒適為宜;在手術進行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隨意談論,對于存在意識的患者,護理人員要與其進行有效溝通,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感,對患者的緊張情緒進行疏解,同時對患者提出的需求盡可能滿足。③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皮膚上殘留的血跡以及其他液體采用溫水進行擦拭,同時將衣褲為患者進行穿戴,并采用被單對患者的身體進行覆蓋,避免其著涼;在護理人員陪同下,盡快將患者送回病房,在對患者進行搬運時,要密切注意對患者的手術切口、留置引流管等進行有效保護,若患者存在躁動,則可對其進行適當固定,然后將其送回病房;在手術完成后的1~3d內,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開展回訪,告訴患者手術很成功,使其不必過于擔心,同時將真摯的問候和祝福送給患者。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HAMA、HAMD不足7分則無焦慮、抑郁情況,得分越高則焦慮、抑郁越明顯[1];護理質量評分共100分,得到越高,則護理質量越好。
2.1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經過相應方式干預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HAMA和HAMD評分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
附表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分)

附表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分)
組別 HAMA評分 HAMD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22.64±4.35 12.53±2.89 21.05±4.28 12.93±2.55觀察組 22.17±4.16 7.23±1.05 21.09±4.11 7.46±1.14 t 0.605 13.351 0.052 15.169 P 0.546 0.001 0.958 0.001
2.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為(94.36±10.2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57±8.69)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949,P<0.05)。
人性化舒適護理的實施基于人性化理念,使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感受到醫護人員對自身的尊重和理解,并使患者的需求得到盡可能滿足,從而在護理過程中有效落實人文關懷。有資料表明,人性化護理干預實施于手術護理過程中,可使醫患溝通得以加強,從而使患者的滿足感和安全感得以提高,由此可提高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依從性,進而使患者的手術治療成功率得以提高[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實施人性化舒適護理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同時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人性化舒適護理的實施可有效改善手術室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并使手術室護理質量得以提高,這也和前人的研究報道相符[3]。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中融入人性化舒適護理理念可使手術治療患者的負性情緒得以有效改善,并可促進醫患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