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473000)梁雪霞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急診科2016年3月~2017年11月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順序分組,各37例。對照組女15例,男22例,年齡46~76歲,平均(54.37±7.14)歲,基礎疾病:10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17例高血壓。觀察組女16例,男21例,年齡47~75歲,平均(55.46±8.10)歲,基礎疾病:11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16例高血壓。兩組性別、基礎疾病、年齡差異不明顯(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取常規急診護理:①做好醫療設備、藥品等準備工作;②采取心電圖等相關檢查。③協助完成搶救工作。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全面護理干預:①心電圖檢查與觀察:明確患者心電圖情況,并將獲取數據告知醫師,以及時判斷病情。②氧療:患者一經確診,立即采取持續吸氧,選擇合理給氧方式(面罩或鼻導管),若病情嚴重,以5~6L/min,氧濃度40%為宜;若病情好轉或穩定,以3~4L/min為宜。③組建靜脈通道,采取靜脈留置針穿刺,根據患者實際病情,決定是否需要組建兩組以上靜脈通路,并密切關注其通暢情況,在遵醫囑前提下,迅速正確給藥。④對癥處理:若患者胸部疼痛劇烈,則采取藥物鎮痛,若使用嗎啡則需嚴密監測其呼吸情況。⑤心理干預:醫護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況,采取相應疏導措施干預,并與家屬進行良好流通,共同緩解緩解患者心理壓力。⑥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預防并發癥發生,若出現并發癥,則立即告知醫師,采取對應措施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急診救治時間。②并發癥。③護理效果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救治的護理效果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判,<60分為不滿意,60~69分為一般,70~89分為滿意,≥90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度+非常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急診救治時間、并發癥 觀察組急診救治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2.2 護理效果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效果滿意度94.59%高于對照組75.68%(P<0.05)。

附表 兩組急診救治時間、并發癥比較
本研究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救治采取全面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急診救治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首先采用心電圖明確患者病情,并于確診后立即采取氧療、組建靜脈通路等干預措施,其中氧療可避免或減少患者出現缺氧情況,有助于阻止病情惡化,采取靜脈留置針穿刺的方式組建靜脈通路可保障藥物迅速、有效輸注于患者體內,具有快速治療效果,有助于把握治療時機,從而有效縮短救治時間[1]。同時,整個急診救治過程中,醫護人員通過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可有效防止或減少并發癥發生,即使出現并發癥,也可迅速采取對應措施處理,避免意外發生。
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若心前區疼痛、胸悶等癥狀反復發作,可進一步加深恐慌情緒,從而導致病情加重。因此本研究在上述病情、治療等方面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以緩解其不良情緒,并取得信任,有助于保障救治順利進行。褚江輝等[2]研究中針對肺癌患者圍術期采用全面護理,其護理滿意度高達91.07%。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護理效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全面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滿意度。
總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救治中采取全面護理干預,可縮短急診救治時間,減少并發癥,提高護理效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