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473000)楊牧
前庭型偏頭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臨床治療VM的常用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氧療、磁療、心理療法等,尋找療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療方法是神經內科醫生關注的焦點[1]。本文對VM患者給予氟桂利嗪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效,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神經內科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VM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對照組中男13例,女32例;年齡18~66歲,平均(42.6±4.4)歲。研究組中男14例,女31例;年齡19~67歲,平均(43.0±4.2)歲;兩組患者病程、性別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療,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生產廠家:中國衛材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號:H20040130 規格6mg/片)6~12mg/次,3次/d。治療3月,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適當調節用藥劑量。研究組同時給予氟桂利嗪治療,鹽酸氟桂利嗪膠囊(生產廠家:河南遂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號:H20067316 規格:5mg/粒)每晚睡前服用10mg;偏頭痛發作時給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用法用量同上,治療3月。
1.3 觀察指標 3月后,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偏頭痛發作頻率、不良反應(嗜睡、胃部燒灼感、錐體外系癥狀、皮疹等)。
1.4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頭痛、眩暈等癥狀完全消失,停藥6月后無復發;有效:頭痛、眩暈等癥狀明顯改善,停藥6月后有復發;無效:頭痛、眩暈等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處理,±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97.78%明顯優于對照組82.22%(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1%VS8.89%)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VAS評分、偏頭痛發作頻率比較治療后,研究組偏頭痛發作頻率、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臨床治療VM的方法眾多,藥物是最基礎的治療方案。甲磺酸倍他司汀屬于血管擴張藥,臨床主要用于眩暈癥、腦供血不足、腦動脈硬化等疾病的治療。甲磺酸倍他司汀為組胺衍生物,能夠增加頸內動脈血流量,調整內耳毛細血管通用性,促進內耳淋巴細胞吸收,減輕內耳水腫癥狀,改善頭部微循環,腦部血流量增多,眩暈癥狀明顯減輕[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2.22%,療效還有待提高。氟桂利嗪屬于選擇性鈣離子拮抗劑,臨床主要用于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能夠持續有效抑制基底動脈、頸內動脈血管收縮,透過血-腦脊液屏障,阻止鈣離子內流,減輕腦細胞缺血缺氧性損壞,減低血液黏滯度,保護血管內皮細胞、腦細胞。同時,氟桂利嗪能擴張腦血管,增加耳蝸內輻射小動脈的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局部微循環,抑制前庭刺激,改善患者眼震顫、眩暈癥狀,對VM的療效突出[3]??诜?~4h藥物達到最高濃度峰值,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達到90%以上,半衰期最長維持18d,無需多次用藥,且不良反應少,更符合患者的需要。聯合用藥總有效率達到97.78%,且不偏頭痛良反應沒有明顯增加,患者的偏頭痛發作頻率、VAS評分明顯更低(P<0.05),療效更為突出。
附表 兩組VAS評分、偏頭痛發作頻率比較(±s)

附表 兩組VAS評分、偏頭痛發作頻率比較(±s)
VAS評分 偏頭痛發作頻率(次/周)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5 6.6±1.3 2.2±1.2 6.4±1.5 1.0±0.8對照組 45 6.5±1.5 3.3±1.4 6.3±1.4 2.3±1.0 t 0.3380 4.0018 0.3269 6.8097 P 0.7362 0.0001 0.7445 0.0001組別 例數
綜上所述,氟桂利嗪對前庭型偏頭痛的療效突出,藥效持久,用藥方便。配合飲食調節、規律作息、適量運動可以優化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