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467000)陳亞利 關小麥
本文選取院內部分孕產婦采取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婦產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的82例孕產婦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41例、觀察組41例。對照組年齡19~41歲,平均年齡(32.65±1.44)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02±1.11)周;觀察組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32.02±1.13)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01±0.89)周。比較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等情況,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予以所有產婦進行常規護理,如產前進行各項檢查、產時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產前護理:帶領產婦、家屬走訪產房,介紹病房的布局、服務設施,加強與產婦間親密感;一個月舉辦4次孕產婦孕前指導,為其詳細講解孕期時合理的用藥、分娩注意事項、新生兒護理等孕產婦的相關知識。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主動與孕產婦進行溝通,傾聽其主訴,注意觀察產婦的生理、心理需求;對其家屬開展認知教育,鼓勵多陪伴、關愛、體貼產婦,適當降低產婦低沉的情緒;護理人員需做好產婦的產前評估,預測其生理、心理、家庭等方面因素可能產生的影響,降低分娩風險發生;指導產婦進行散步、慢走等運動,多聽音樂、交談,消除不良心理。③分娩護理:分娩前,對產婦及其家屬講述應注意的事項,認真、耐心地解答其提出的問題,消除顧慮心理;分娩時,可讓丈夫陪伴產婦,多用溫和、親切言語增強產婦生產的信心;護理人員需詳細做好產婦分娩的產程記錄,觀察胎兒胎心變化,指導產婦使用放松、分散注意力等方式適當減緩分娩的疼痛;分娩后,開展健康指導講座,向產婦及家屬講解飲食、活動、衛生以及母乳喂養等知識,并對其實施過程進行督促。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在剖宮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方面發生的情況,計算其發生的概率;同時記錄其分娩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s)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若結果為P<0.05,則組間差異顯著。
2.1 比較兩組剖宮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情況 對照組的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兒窒息率均高于觀察組,各項數據對比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附表。
2.2 比較兩組分娩時間 對照組的分娩時間為(14.51±3.57)h,觀察組為(8.44±3.15)h,t=3.27,P<0.01,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附表 比較兩組剖宮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情況(n/%)
由于孕產期孕婦脆弱的生理、心理,導致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對一個家庭幸福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更為艱巨,要求更高[1]。一對一全程陪產服務主要是將醫患由主動-被動型轉變至指導-配合型,提高產婦生產的能動性,將產婦需求放置首位,貫徹人性化特點,改進護理人員的服務觀念,促進護患關系和諧[2]。本文對部分產婦采取的一對一全程陪產服務主要有產前護理、心理護理以及分娩護理,產前護理可提高產婦的安全感及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增強產婦及家屬的孕產知識;心理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產婦生產心理,樹立強大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態,促使分娩順利進行;而分娩護理中通過各項措施的實施可降低產婦剖宮產率、生產出血率,減少新生兒發生窒息的情況,從而有效縮短產婦分娩用時。如本文結果所示,觀察組的剖宮產率(4.88%)、產后出血率(12.20%)、新生兒窒息率(0.00%)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而其分娩時間(8.44±3.15)h較對照組(14.51±3.57)h明顯更短,P<0.01,存在統計學差異。
綜上所述,一對一全程陪產服務在分娩室中的護理效果更為顯著,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