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目的:探討延續護理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間我院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的72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依據護理手段差異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6例,對照組接受院內常規護理,出院后僅定期隨訪,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實施延續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的變化。結果:觀察組出院后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生存質量評分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中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環境等各項領域評分均優于同期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結論:延續護理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有效提高其出院后治療依從性,改善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 延續護理;造血干細胞移植;生活質量;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816.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152-01
造血干細胞移植目前用于治療血液惡性腫瘤。通過清除受體中的腫瘤或異常細胞,給予受體自體或異體造血干細胞,使受體重新建立正常的造血系統[1]。但迄今為止造血干細胞移植仍然是一種高風險治療方法,且由于手術花費巨大,多數患者選擇院外自主護理,這就為臨床延續性護理模式提供契機[2],此次研究就72例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護理與延續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病例資料均來源于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的72患者,依據護理手段差異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6例,對照組男17例、女10例,年齡范圍在45-67歲間,平均為(54.2±4.1)歲,觀察組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9例,年齡范圍在46-68歲間,平均為(55.0±4.3)歲,納入標準:患者符合并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術要求;認知交流能力正常,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合并機體嚴重心臟、肝腎功能異常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者。收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所得數據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出院后飲食和生活指導、用藥指導、定期復診等,并發放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健康教育手冊。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延續護理干預,首先建立持續護理干預小組,由1名組長和4名組員組成。組長由本科室護士長擔任,組員為本科室N2級(工作3年以上的護師職稱且具有本科室護理經驗的護士)以上護士擔任。小組成員均具備全面的血液科專科知識和熟練的溝通技巧,并給予相關內容的統一培訓。具體干預內容:①在出院前一天,由實施護理干預小組的成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一對一的會談,詳細記錄患者及其家屬的聯絡方式,并告知小組成員的聯系方式,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共同制定健康目標并發布造血干細胞移植健康教育手冊。②出院后:觀察組隨訪連續6個月的隨訪和護理干預,包括定期電話和門診隨訪;以短信、QQ和微信的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前3個月進行以電話采訪為主,每周1次,每次10到15分鐘。記錄患者用藥、生活習慣等內容和相應的指導措施。在接下來的3個月里,電話每2周隨訪一次,每次10-15分鐘,每月家庭訪問一次,隨訪內容同前。
1.3 觀察指標
(1)采用MMAS量表調查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劑的用藥依從性,其中包括8個問題,量表滿分8分,得分<6分為依從性低;得分6~7分為依從性中等;得分8分為依從性高[3]。
(2)生存質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4]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和環境等4個領域,共24個項目,每項均采用Likert制度1~5級評分法,得分與生活質量水平呈正比,即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佳。于患者出院時(干預前)及干預6月后評估[4]。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即[例(n)],采用x2檢驗,P<0.05表示數據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依從性 觀察組出院后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1。
2.2 生存質量 干預前兩組生存質量評分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中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環境等各項領域評分均優于同期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造血干細胞移植已被公認為治療惡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其通過大劑量的放化療過程,阻斷機體原發疾病的發病機制后再將造血干細胞移植給受者,糾正其機體病態,達到治療的目的,近年來隨著移植術后長期存活人群的不斷擴大,對這一人群的健康保健逐漸成為醫學關注的新熱點。因造血干細胞患者術后仍需要接受長時間的康復干預治療,大多患者選擇出院回家繼續治療,但出院后缺乏專業的醫療康復指導,使其治療依從性降低,因此,對此類患者出院后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對保證移植術療效起到至關重要的意義[5]。
本研究針對造血干細胞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護理與延續性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出院后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生存質量評分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中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環境等各項領域評分均優于同期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可見延續性護理干預通過一系列行動設計用以確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顧場所受到的不同方式的治療和護理,以幫助患者安全地從醫院轉移至家庭,使其有效應對患者出院后面臨的健康問題,從而確保患者治療效果,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影響巨大,有助于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進而改善其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付瑩.定期電話隨訪式延續護理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6):2268-2270.
[2] 閆巖,張旭,劉月娥等.延續護理干預對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出院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8):48-49.
[3] 解文君,馬新娟,王蓓等.惡性血液病造血干細胞移植病人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33):3736-3739.
[4] 王芳,趙珍.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臨床研究,2017,30(4):572-574.
[5] 羅鳳蓮,楊曉蓉,王淑華等.延續護理干預對造血干細胞移植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激光雜志,2014,35(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