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瓊
【摘 要】目的:探究在流行傳染疾病控制工作中實施預防性干預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共和縣隨機抽取健康體檢結果無異常的200例健康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數字表法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包括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0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行預防性干預,對兩組健康者流行傳染病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健康者流行傳染病發病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流行傳染病控制工作中實施預防性干預有利于降低疾病發生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預防性干預;流行傳染?。粦眯Ч?/p>
【中圖分類號】 R781.6+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247-01
流行傳染病指的是通過細菌、病毒以及寄生蟲等多種病原體感染引發的傳染性疾病,具有流行性及傳染性的特點,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同時還會影響患者的正常人際交往和社會行為,增加醫療成本[1]。因此該疾病的有效控制對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擇取100例健康者參與預防性干預措施對流行傳染病的預防效果研究,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共和縣隨機抽取健康體檢結果無異常的200例健康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數字表法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包括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00例。對照組中包括男66例,女34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39.5±3.4)歲;觀察組中包括男69例,女31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40.1±3.3)歲,兩組健康者一般資料數據經統計學比較無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健康教育,包括在社區內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在疾控中心開展健康教育講座等。
觀察組在常規健康教育基礎上行預防性干預措施,具體措施如下:①加強對群眾參與度的重視,流行傳染病發病率相對較高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是因為群眾對疾病的認知度不足,因此需要疾控中心聯合相關部門建立對應平臺,加強流行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力度,提升群眾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并且讓更多群眾主動參與進來。部分地區在開展傳染病疫苗接種時,由于群眾認知度低,導致支持率也不高,使得疫苗接種質量及效果較差,若更多的群眾能夠主動參與到疫苗接種工作中,可有效提升流行傳染病預防效果。②增加傳染源及傳播途徑防控力度,傳染病需要通過一定途徑進行傳播,因此針對感染者需要及時采取隔離處理,且需要根據病種差異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以保證感染者和他人的安全及健康。針對疑似病例需要積極診斷和治療,制定合理的治療和處理方案[2];針對攜帶病原體的病例需要進行相關記錄,實行管理措施,做好保密工作,減少他人有色眼鏡對患者的不良影響。同時在開展醫療工作時,需要針對可能存在傳染風險的環節進行有效預防控制,降低疾病傳染率。③完全流行傳染病防控相關制度,由于傳染病需要通過一定途徑進行傳播,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因此需要相關政策和制度進行支撐,以促進流行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減少群眾對此的排斥情況。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健康者流行傳染病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過程中擇取17.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SPSS對研究中涉及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對比,計數資料的表達擬定為n(%)方式,統計學檢驗設定為X2,若檢驗結果的顯示P<0.05,判定本次實驗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果
對照組發生結核病3例(3.00%),乙肝3例(3.00%),流感5例(5.00%),丙肝3例(3.00%),總發生14例(14.00%);觀察組發生結核病1例(1.00%),乙肝1例(1.00%),流感3例(3.00%),總發生5例(5.00%),觀察組流行傳染病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7107,P<0.05)。
3 討論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之間的交往明顯增加,導致傳染病傳播速度有所提升,繼而導致我國流行傳染病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3]。疾病本身就會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傷,傳染病因具有流行性和傳染性特點具有群體爆發疾病的風險,進而擴大疾病的影響范圍,易因此影響社會秩序。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醫療水平提升的過程中伴隨著抗菌藥濫用現象,導致病原體變異情況增加,使得流行傳染病發生率進一步升高[4]。因此加強傳染病防控對患者則健康及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的研究及調查發現,部分醫療機構針對發現的流行傳染病會進行危害評估,若評估結果顯示疾病對患者及社會的威脅較小則不會采取更多的措施對病情進行控制,導致其他個體感染率持續上升[5]。若不采取防控措施可能會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加強對流行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本次研究中擇取健康體檢結果無異常的200例健康者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及預防干預對流行傳染病預防效果對照研究,觀察組通過提高群眾對疾病認知度和殘余疾病防控工作積極度、在傳染源及傳染途徑方面加強防控力度,同時完善疾病防控相關制度等多種方式進行流行傳染病預防性干預,結果觀察組流行傳染病發病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該種預防性干預措施的實施能夠有效降低發病率,推動防控工作的積極開展。
綜上,在流行傳染病防控工作中實施預防性干預效果顯著,因此可在各地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翠,張宗顯.探討急性傳染病的流行態勢及防治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4):27-28.
[2] 鮑紹林.流行傳染病的預防及控制途徑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5):399-400.
[3] 葉彩霞,楊婉娟,梁嫚卡,等.行為干預在艾滋病傳染病預防控制的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6):3053-3054.
[4] 王妙.居民重點傳染病防治知信行現狀及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7,37(8):960-962.
[5] 張霞.健康教育干預在高職院校傳染病預防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探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33):3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