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民
摘 要:文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是社會歷史發展變遷的見證。在推進文化建設事業發展中,文物保護和修復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文物保護以及修復的方式包括很多方面,需要對文物保護以及文物修復的方式有著足夠的了解,從而推進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本文首先論述了文物的特點,之后闡述了文化保護的四種方式以及文物修復的四種方法。
關鍵詞:文物保護;修復;思考
1 文物的特點
一是珍貴性與稀缺性。文物是人類歷史文化信息的關鍵載體,是十分珍貴的。文物是歷史的遺留,盡管數量很多,但因種別繁多,具體種類的文物總數其實是十分有限的,有些甚至是獨一無二的。其珍貴性與稀缺性使之具備很高的價值且不可取代。所以,在文物保護和修復過程中各種技術的使用,尤其是和文物實體有關的技術選擇需非常謹慎。
二是繁雜性。其一,文物包含了人類每個歷史階段的各種自然和社會實踐,其時代不同、質地不同,經歷與環境不同,也具有種類與程度不同的問題;其二,因為文物當時的保存條件與環境存在差異,問題的延展速度也存在較大差別。文物的繁雜性促使文物保護與修復任務所遇到的問題也非常復雜,采用的技術也存在著復雜多樣性。
2 文物保護的方式
2.1搶救性保護
文物工作人員要對文物的“臨時”性的突發性情況,制定詳細的搶救措施。然后實際工作中,他們有的時候也沒有更有效的方法去管理文物,加之文物的保護措施又很特殊。導致有時破壞了文物外觀的整體結構。所以,要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能力,盡量不破壞文物保護的操作環節,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加強文物工作人員的之間的合作,及時應對各種情況。
2.2預防性保護
文物工作人員的預防措施盡量不要破壞文物本身的結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創建關于文物保護的工作場所,實現對文物的管理目標。在工作場所里,游客要遵守相關制度,同時,也不破壞文物的原有形態,盡量不要對文物進行直接干預。
在1930年,羅馬組織相關人員參加了一次以藝術品維護為主題的國際學術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這些人員提出了預防性維護的概念。20世紀70年代,在11個國家中的很多展覽館里,國際文物維護研究和培訓機構改變了傳統觀念,普遍推廣預防性維護的管理理念,建立現代文物保護的管理模式。相關的文物保護措施能夠有效地保護文物的本來結構。博物館里文物周圍的環境與管理和人們的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旦人們的行為具有負面要素,那么就會對文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一定程度的破壞,從而降低文物保護的管理效率。
2.3現場保護
很多的文物保護策略都是在文物的管理現場中進行的,沒有指定的文物保護場所。這是由于文物自身的重量決定的。在考古場地,工作人員要有專業的文物保護知識,要制定具體的文物保護措施,保護出土文物的價值;很多場館里的文物,都是為了預防他們會發生突發性的狀況。而在現場中,一般要對古建筑進行有效保護,但也需要在實驗室里,經過一些試驗,提出具體的保護方案。
2.4實驗室保護
從微觀來看,實驗室保護就是在實驗室里進行文物保護,工作人員保護文物的結構。但從宏觀上看,它是指在實驗室中,工作人員要檢查文物的出土歷史、調查文物的結構、研究文物的性能和價值和制定一些保護方案。由于各學科聯系很緊密,使得文物要在實驗室里進行封閉式的管理。這是文物保護的重要措施。其實,對文物的保護,就如同給人治病一樣。在實驗室中進行文物保護就是要找出文物的病根,檢查文物的具體問題,及時制定文物保護的策略。所以,實驗室里的文物保護工作要收集相關數據,根據研究報告,及時驗證研究結論,制定周密的計劃,有效地對文物進行風險評估,規范文物保護的具體步驟。
3 文物修復的方式
3.1考古修復
考古修復的含義是工作人員對考古文物采取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對出土的文物進行及時的修復。例如在保護陶器時,工作人員用特殊材料把陶器的器件進行粘合,根據陶器的結構特點,添加其他配件,使得陶器更加穩固。這些為考古學家不斷研究文物的發展狀況奠定了基礎。通過進行考古修復,考古學家有效地了解文物的類別,設定文物具體的型號,并進行文物檢測的具體步驟。考古學家依據考古模式,獲取有效信息,及時記錄各階段的考古信息。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強修復的話,那么就不利于考古學家的科學研究。考古專家用科學的管理模式和考古學所使用的標準語言,準確地獲取考古信息,然后對出土的文物進行有效存儲,供游客參觀。
3.2展覽館修復
展覽館修復中涉及到兩項重要職能,那就是對文物進行收藏,同時要及時傳播文物的價值。例如展覽館對文物進行有效收藏,讓人們了解文物的用途。要使用正確的文物保護方法,使文物不失去它的價值。要制定有效措施,使人們正確認識到文物的價值。要不斷地發揮展覽館的優勢,促進文虎保護事業的發展。展覽館可以獲得相關的文物修復信息,做好修復工作;學校可以讓學生了解很多新式樣的文物,增強教師教學能力;為了更好地收藏文物,博物館要制定保護器物的方案,要強化對器物的管理。
要不斷地發揮展覽館的優勢,提高社會效益,使得展覽館的價值得以體現。展覽館的工作人員要制定詳細的文物保護工作方案,提高器物的使用效率。展覽館可以定期開展培訓班,讓工作人員學習文物保護與修復的相關知識,從而提升工作能力。
3.3傳統修復
文物工作者修復文物的整體結構,使用正確的方式,盡量隱藏存在的一些瑕疵,盡可能地恢復文物的原貌。傳統修復的特征是恢復文物的本來面目。中國文化具有傳統悠久、內涵豐富的特點,盡管西方文化在中國有著廣闊的市場,但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依然在文化發展中煥發著生命力。在文物修復中也不能摒棄傳統的理念,要將現代的修復工藝與傳統的工藝相結合,恢復文物的原貌。
3.4現代恢復
對文物進行有效地修復,無論是技術還是理念上,都要現代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在對文物進行修復時,不能僅對技術進行復制粘貼,要考慮到技術的運用是否符合文化修復的需要,要在堅持客觀、真實的原則下,充分挖掘技術的內涵,采取現代化的文物修復方式,體現現代化的文物修復內涵。